来源:宠药生态圈
在宠物健康需求升级与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宠物中医药凭借其差异化特质,逐渐构建起不可替代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国内宠物中医药市场从 “小众尝试” 迈向 “规模化发展”,在产品供给与服务落地两大维度均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中医养宠” 正成为行业新风口。如2025年8月18日,荣秀盛生(上海)科技与广东南星数字科技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深度整合中国特色植物活性成分研究成果与兽药数字化智能生产技术,进而联手打造全球首个宠物中药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01
宠物中医药市场规模
在产品端,除了传统中兽药持续渗透,“药食同源” 理念已深度融入宠物主粮及保健品赛道,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抓手。头部企业率先布局并收获市场认可:福贝宠物旗下品牌比乐推出的 “乌鸡红参猫粮”,以 “滋补养生” 为核心卖点精准击中养宠需求,上线仅一年单品销售额便突破百万元,天猫平台复购率更是高达 70% 以上;麦富迪则在其子品牌 “霸弗” 猫粮中创新性添加乌梅、白术、马齿苋等植萃成分,凭借天然、温和的配方优势成功吸引大量拥趸。
服务端的宠物中医诊疗同样迎来爆发式增长,从 “边缘业态” 转变为宠物医疗的重要补充。《2025 中国宠物医疗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超过 12000 家宠物医院开设中医科室,日均有 3.6 万只宠物接受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这类养生馆与人们日常光顾的中医养生馆颇为相似,配备了针灸针、电子针疗仪及中药材等常见设备,只不过其服务对象换成了宠物,服务覆盖面与消费频次均大幅提升。市场实践也进一步验证了需求潜力:成都宠物 “全中医诊疗” 门诊 “汪喵太医堂” 仅用 3 个月便实现收支平衡,凭借专业诊疗效果积累了大批 “回头客”,直观反映出宠物主对中医诊疗的信任度与需求粘性正持续增强。
国内 “人用中药转宠物用中药” 正处于 “政策开闸 + 需求上行 + 资本入局” 的加速阶段:据华经情报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中兽药市场规模已达61.26亿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长至136.02亿元,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中兽药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610 号公告打通 “人转宠” 路径,龙头与科研机构合作落地,临床覆盖皮肤、消化、泌尿与老年病等领域,但仍受人才、标准与剂型短板制约。
02
一、2024年注册中兽药产品
序号 | 新药名称 | 新兽药证字 | 公告号 |
1 | 芍甘和胃胶囊 | (2024)新兽药证字1号 | 751 |
2 | 救必应提取散 | (2024 )新兽药证字6号 | 751 |
3 | 金前通淋胶囊 | (2024)新兽药证字19号 | 781 |
4 | 拳参青虎颗粒 | (2024)新兽药证字26号 | 785 |
5 | 黄花通淋口服液 | (2024)新兽药证字32号 | 793 |
6 | 贞芪颗粒 | (2024)新兽药证字34号 | 793 |
7 | 虎芪参榆口服液 | (2024)新兽药证字35号 | 793 |
8 | 水飞蓟素胶囊 | (2024)新兽药证字37号 | 804 |
9 | 三仁芩桔散 | (2024)新兽药证字45号 | 812 |
10 | 迎甘颗粒 | (2024)新兽药证字67号 | 847 |
11 | 麻芩止咳可溶性粉 | (2024)新兽药证字62号 | 839 |
12 | 黄连解毒颗粒 | (2024)新兽药证字64号 | 839 |
13 | 紫荆清热颗粒 | (2024)新兽药证字83号 | 860 |
14 | 松萝散 | (2024)新兽药证字84号 | 860 |
15 | 青甘大黄散 | (2024)新兽药证字13号 | 772 |
16 | 迎甘口服液 | (2024)新兽药证字56号 | 835 |
17 | 川贝止咳胶囊 | (2024)新兽药证字57号 | 835 |
二、变更注册中兽药产品
序号 | 新药名称 | 新兽药证字 | 公告号 |
1 | 注射用黄芩 | (2012)新兽药证字10号 | 785 |
2 | 甘胆口服液 | (2006)新兽药证字74号 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58号 | 751 |
3 | 葛根芩连片 | (2021)新兽药证字27号 | 781 |
4 | 双葛止泻口服液 | (2019)新兽药证字 48号 | 823 |
5 | 锦心口服液 | (2016)新兽药证字12号 | 804 |
6 | 女贞子提取物散 | (2019)新兽药证字41号 | 848 |
7 | 益母草提取物散 | (2021)新兽药证字16号 | 848 |
03
宠物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相较于西药的直接作用机制,中药材普遍具备 “温和起效、整体调节” 的核心优势 —— 白术、川芎、当归等多种常用药材已被纳入《饲料原料目录》,安全性得到政策层面认可。宠物中医药遵循 “辨证施治” 逻辑,不局限于单一病症的治疗,更注重通过调节机体机能实现 “治防一体”,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副作用风险。尤其在宠物慢性肾病、关节炎症等慢性病的长期管理中,中药既能辅助控制病情进展,又能减少药物蓄积带来的不良反应,成为宠物康复阶段的优选方案。
随着宠物养护从 “基础存活” 向 “科学精细化” 升级,消费者对宠物健康的需求已从 “普适性护理” 转向 “个性化定制”,而宠物中医药的核心逻辑恰好与之同频共振。一方面,其 “因宠制宜” 的调理理念,可针对宠物的年龄、体型、体质差异提供精准方案;另一方面,枸杞、红枣、山药等药食同源食材的应用,既符合消费者对 “天然养护” 的偏好,又能通过食疗实现日常保健。部分宠物中医机构更推出定制化食疗配方,将 “美味” 与 “调理” 结合,精准匹配了精细化喂养的核心诉求。
04
为进一步优化宠物用兽药注册工作,合理利用现有药物资源,加快丰富宠物用兽药品种,更好地满足宠物诊疗需要,我部组织研究制定了《人用中药转为宠物用中药注册资料要求》,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为解决当前兽医临床宠物用药短缺问题,推动宠物用中药研发和上市,在保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前提下,借鉴相关评审评价方法,制定人用中药转为宠物用中药注册资料要求。
一、适用范围
人用中药转为宠物用中药是按现行有效的人用中药药品标准生产和检验的,用于宠物的中药制剂。人用中药转为宠物用中药的处方组成、制法、包装材料应与人用中药一致,功能应与人用中药相同,主治应相同或基本相同。
处于药品监测期、行政保护期内的人用中药不适用本注册资料要求。
二、注册要求
(一)药学研究资料要求
1.注册申请人为人用中药原研单位或获得该人用中药产品批准文号企业技术转让的,直接提交注册人用中药时的药学研究资料,无需进行新的药学试验。
2.注册申请人为自行研究人用中药产品的,对于标准中制法参数明确的,需提供详细的工艺验证资料;对于参数不明确的,应提供详细的工艺研究资料。鼓励注册申请人采取挑战试验(参数接近可接受限度)验证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质量标准应不低于人用中药质量标准,并提供至少3批自研产品与人用中药产品对比检验报告。鼓励注册申请人制定优于原标准的质量标准。注册申请人应提供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至少6个月的长期试验的稳定性研究资料,提出贮存条件和有效期,并承诺继续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以确保有效期。
3.对于因人用中药产品规格不适用于兽医临床使用的、仅对规格(如胶囊剂、片剂等)调整的情况,注册申请人应提供工艺验证资料和至少6个月的长期试验的稳定性研究资料,并承诺继续进行长期稳定性考察,以确保有效期。
(二)药理毒理研究资料要求
农业部公告第442号中《中兽药、天然药物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注册资料项目20至26项资料免报。
(三)临床研究资料要求
1.制剂或处方在中(兽)医典籍中有相关宠物用药剂量依据,可减免实验性临床试验研究资料,但须提供典籍出处的详细背景资料,如典籍封面、所涉及的目录、正文资料等,必要时应进行考证。
2.处方在宠物临床上已有试验数据(累计病例数不少于100例且有完整的病历记录),且用药剂量明确,申报制剂与临床实践剂型、制备工艺基本一致,可减免靶动物安全性试验资料和实验性临床试验资料,但须提供临床使用情况资料,包括临床使用的宠物诊疗机构(名称、地域)、起始年月、科室、靶动物群体、靶动物数量、使用剂次、不良反应情况等背景资料和病历记录数据等。
3.已有安全性研究或文献资料证实对靶动物无毒性的,可减免靶动物安全性试验。
4.对于静脉给药的注射剂,应提供靶动物安全性试验资料。
三、其他要求
同农业部公告第4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