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兽医协会
2025年8月22日上午,由中国兽医协会主办,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科学用药分会、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承办,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细菌耐药性与兽药残留控制专场”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细菌耐药性与兽药残留控制专场由中国兽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秀丽女士致开幕辞并颁发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科学用药分会任命聘书,由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李瑞超教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何涛研究员主持。本次会议举行了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科学用药分会成立仪式,并邀请了曾振灵教授等5位专家代表授课。来自养殖行业和科研院所的200余人代表参会学习。
中国兽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秀丽女士致开幕辞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李瑞超教授主持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何涛研究员主持
中国兽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秀丽女士为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科学用药分会成立颁发聘书
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科学用药分会会长、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主持了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科学用药分会成立仪式,并系统性地介绍了兽医科学用药分会成立的背景、未来的工作计划和发展方向以及正在开展的工作内容。兽医科学用药分会旨在规范养殖生产过程中兽药安全、高效使用,实现养殖端“减抗”、“限抗”,遏制兽药残留与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全面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分会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提质增效,有力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
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科学用药分会会长、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介绍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科学用药分会成立背景和工作展望
为推动兽医科学用药,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专场由国内五位知名专家学者针对畜禽养殖用药常见问题和耐药性控制策略进行授课。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曾振灵教授围绕抗菌药物的PK-PD同步模型进行了授课,重点讲解了该模型在指导抗菌药物精准用药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价值,并结合当前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兽用抗菌药物PK-PD研究的进展与趋势,为推动科学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曾振灵教授:《兽用抗菌药物的PK-PD及其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彭大鹏教授分享了畜禽用药的主要类型与现状,深入分析了药物残留的来源及其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的危害,重点介绍了畜禽养殖中合理用药的技术措施,以及药物残留控制的策略与监管体系。同时,他还探讨了当前畜禽用药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为畜禽养殖业的科学用药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彭大鹏教授:《畜禽养殖合理用药与残留控制》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杜向党教授围绕替加环素耐药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享,介绍了低水平耐药基因 tet(A)v 在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出现及其通过串联扩增导致高水平耐药表型的机制,阐释了质粒与染色体互作驱动耐药表型转换的作用,并探讨了替加环素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途径。同时,他展示了利用 CRISPR/Cas12a 技术对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及噬菌体在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防控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杜向党教授:《肺炎克雷伯菌替加环素耐药:产生、传播及控制》
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应用专家汪名庆先生介绍了齐碳科技纳米孔测序在动物耐药研究中的应用,结合动物疫病检测的需求,阐述了测序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价值,并重点突出纳米孔测序的技术优势。
汪名庆先生:《国产纳米孔测序在细菌耐药及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郝海红教授以小檗碱为例,介绍了中药对沙门菌耐药性的消减作用,评估了其对多重耐药沙门氏菌的抗菌效果。研究为临床抗菌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也为新药研发中的耐药性风险评估提供了指导。
郝海红教授:《小檗碱对沙门菌的耐药消减作用》
授课后,由王志强会长向5位讲师专家授予授课专家证书,以示对各位专家对推进兽医科学用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感谢。
颁发授课专家证书
在闭幕式上,王志强会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王志强会长认为本次会议报告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当前临床兽医科学用药的瓶颈问题展开探讨,并感谢中国兽医协会以及相关企业对大会召开的大力支持,感谢5位授课专家的分享,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报告提高生产实际中科学用药水平,依托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科学用药分会这个平台为国家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王志强会长闭幕式致辞
授课现场
专家合影
感谢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专场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