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宠物医师大会
赵树广 猫科新知专访 JSAV 赵树广,1999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本科学历。现任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理事、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猫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兽医协会理事,瑞派宠泽园动物医院院长。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继续教育讲师, 北京宠物医师大会讲师。2019年荣获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颁发的“杰出青年兽医奖”。 什么原因让你立志成为一名猫科医生?从事猫科诊疗工作以来有哪些难忘的临床病例或者事件想跟大家分享? 我立志成为猫科医生,源于对猫咪的喜爱。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养着猪、鸡、鸭、鹅、兔子、驴、狗和猫等动物。我养的猫咪患重病时,由于农村医疗资源有限,只有给经济动物看病的兽医,没有宠物医生。陪伴多年的猫咪在我怀里,用渴望求生的眼神看着我,我却无能为力。在送它最后一程后,去把它埋在家中杏树底下。从那时起,我就决心为猫咪的健康贡献力量。 难忘病例:2009 年,我曾遇到一只因误食线性异物导致肠梗阻的猫咪,送来时已辗转多家宠物医院,频繁呕吐。通过我们医院新购的超声确诊后,紧急手术取出异物,术后精心护理,猫咪逐渐康复。这个病例让我深刻体会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猫咪生命的重要性。 猫科诊疗领域有哪些重要进展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些进展是如何帮助我们做出明确诊断以及改变我们的治疗方法的? 猫科诊疗领域的重要进展包括:先进影像技术(如高分辨率超声、CT 和核磁)的应用,能更精准地发现猫咪体内细微病变(如早期肿瘤、内脏结石等),为诊断提供清晰依据;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可精准判断遗传性疾病(如猫多囊肾病基因检测),帮助提前干预。 这些进展助力诊断:以前靠经验和基础检查难确诊的疾病,现在借助影像和基因检测能快速精准判断。 改变治疗方法:比如确定肿瘤位置、性质后,可制定更精准的手术方案或进行靶向治疗;针对遗传性疾病,可提前预防或早期治疗,延缓病情发展 。 总体来看,猫科医学落后于犬科医学,但是这种情况也在逐步改变。从您的角度看,猫科诊疗的未来前景如何? 猫科诊疗前景乐观。随着养猫人数的增加,猫科医疗需求持续增长,吸引更多资源投入。科研方面,对猫特有疾病的研究增多,有望攻克更多难题;临床技术上,新设备和疗法不断涌现(如新型麻醉技术提升麻醉安全性,微创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同时,兽医教育体系中猫科专业培养和认证不断完善,将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推动猫科诊疗持续进步,逐步缩小与犬科医学的差距。 当前,猫科医学正经历从 “犬科附属” 到独立学科的关键转型期,预计未来 5 年将在慢性病管理、肿瘤免疫治疗和物种特异性药物研发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专业猫科医生培养体系与认证工作的推进,将进一步提升诊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