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西部小动物临床兽医师大会
7月2日,玛氏公司宣布,已完成对Cerba健康护理旗下Cerba Vet和ANTAGENE股份的收购。
这两家公司都位于法国,Cerba Vet主要为兽医从业者提供完整的动物相关服务诊断,而ANTAGENE主要涉及狗、猫、马和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的DNA检测,尽管只有两位数的员工,却占据了欧洲动物遗传诊断的半边天。 玛氏此举,与其在动物诊断领域的布局密切相关。 据Marketresearch.biz 报告数据显示,宠物 DNA 检测市场规模预计将到 2032 年达到 7.595 亿美元,比 2022 年翻一番还不止。 目前,玛氏科学与诊断部门已然有两大业务板块——全球兽医诊断业务Antech和猫狗基因检测业务Wisdom Panel。前者推出的各项尖端科技致力于帮助临床兽医更好解读相关数据,而后者则主攻家庭诊断,让动物“开口说话”,这项业务于2022年3月底正式在中国展开。 显然,这样的布局昭示着,玛氏铁了心要在宠物基因检测方面大展身手。而中国,是主战场之一。而此次拟定的战略收购,也再一次突显了玛氏对于宠物科学诊断业务板块的重视程度。自去年4月玛氏宣布以13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兽医诊断和专业产品全球供应商赫斯卡Heska以来,玛氏对于布局宠物诊断以及基因检测等系列业务的战略意图越来越明显。对Cerba健康护理旗下Cerba Vet和ANTAGENE股份的收购,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宠物医疗诊断领域的地位,可能形成与IDEXX和硕腾的“三国争霸时代”。 “终于知道我家狗狗的身世了!” “6年了,我还不知道自己养了条什么狗!” “你没看错,他居然串了23个品种!” 用棉签轻轻擦拭动物口腔或者取下一些毛发,将样本寄回实验室,15天左右便可就可以获得一份详尽的基因检测报告,掌握宠物的祖源、遗传风险、特征信息、找亲戚找同伴…… “八卦属性”让这项黑科技在社交媒体兴起。 宠物保有率的提高,是推动了宠物 DNA 检测服务的需求的主要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6,883 元。对标主要发达国家宠物行业高速发展期,当今中国社会在人均收入、人口结构、商业模式、养宠文化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点,宠物行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 而随着宠物护理走向精细化、个性化,宠物主人希望通过了解宠物的基因构成,尽早筛查并且预防疾病,并进一步制定个性化的医疗保健和营养方案。另外,猫舍、狗舍等育种者利用 DNA 测试来确保育种实践能够促进理想特性和遗传多样性。 在宠物基因公司的宣传中,他们认为这样的DNA检测在未来大有可为,甚至可以起到辅助兽医诊疗判断的功能。“我有一只柯利犬,这个品种有很高的风险患有多重耐药性,我通过检测才知道是否需要避免使用一些药物。所以我认为这个检测不仅十分的有趣,也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同时帮助我们兽医更全面地提供治疗。”一位德国的宠物医生在相关的采访中说道。 在年轻人中受欢迎,不代表大多数人真的相信。宠物DNA检测广阔的市场中,充斥着质疑的惊天巨浪。 就在今年3月,美国一家新闻机构对多家宠物基因检测公司开始了一场钓鱼实验——将人类的样本冒充狗狗送出。其中,加拿大宠物基因检测公司DNA My dog两次对送检的人类基因样本给出犬种检测结果,显示新闻记者克里斯蒂娜·哈格的基因40%是阿拉斯加雪橇犬,35%是沙皮犬,25%是拉布拉多犬。这篇顿时引起一片哗然,因为这直击了宠物 DNA 测试的死穴:数据结果到底可不可靠? DNA My dog显然陷入了信任破产危机。 当然,也有公司幸免于难。比如,伟思宠物基因的华盛顿总部同样接受了样本的检测,给出的报告结果是“没有提供……足够的DNA来产生可靠的结果”。但即便后者给出可信的结果,也依旧面临社会科学界的质疑。 数据库到底有多少?如何证明疾病和基因序列的映射关系?怎么保证解读的准确性?这些不仅是宠物DNA检测的问题,而是所有DNA检测必须直面的问卷。 从市场上来看,即便是DNA检测的使用者,却并非是为了其“真实性”买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科不科学是其次,有趣是要点。 宠物基因检测,沦为新的赛博算命。不过,消费者在非理性的质疑中还是拥有更理性的判断。他们会更看重一家更透明、拥有多样化DNA检测组的公司。 “那我肯定选择大公司大牌子,相比之下结果肯定要准一点。”一个给狗狗做过基因检测的宠主说。比如,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伟思宠物基因检测的产品定价位为799元,高达同期国产基因公司产品的两到三倍,销量依旧可以做到倍杀。 尽管在国内对DNA检测的质疑占据了上风,但在国外宠物DNA检测已经拥有了一部分狂热拥趸。越来越多的兽医和宠物主人依靠基因检测结果,做出非常重要的医疗决定,甚至关于生与死的判决。 早在2017年,一个名叫Petunia的13岁狗狗生病了,开始出现行走困难和大小便失禁情况。适逢基因检测开始盛行,她的主人病急乱投医,花了65美元给狗狗做了个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这只哈巴狗的基因组中有一个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类似于人类的渐冻症。 于是,这个主人做了一个相当惊悚的决定:不治了,直接安乐死。她认为,如果不这样做Petunia必然会遭受进行性加重且不可逆转的瘫痪,最后在痛苦中死去。我们无法质疑主人对自家宠物的爱,毕竟要将一只狗狗养到13岁,肯定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但是这个决定,在当时受到了不少科学人士的质疑。因为,据已公布的数据显示,仅有1%检出该常见突变的狗,最终会进展为这种罕见疾病,而Petunia的情况其实还与更容易治疗的脊髓疾病十分相似。所以,这场基因检测,是不是变相地“谋杀”了一条生命?! 从市场上来看,宠物基因检测正在不断增长,也确实为宠主带来不错的趣味性。但如何去应对市场的质疑,从弱科学的困境中走出,或许是宠物基因诊断公司商业化过程中更应该考虑的问题。 “站在风口,猪也能飞。”DNA检测听起来很美,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去应对市场的质疑,从弱科学的困境中走出,如何应用宠物基因诊断更好的服务于医疗。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宠物医疗领域带来变革,但目前各种泡沫、概念、拔苗助长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何避过这些“刀口”、找准“风口”,成为DNA检测商业化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