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Human resources
人力+

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人力+ > 教育

基于兽医文化认同的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2024-05-23 1477 返回列表

来源:贺建忠等

本文原载于《高教学刊》2024年第15期147-150页

动物医学专业不管如何发展,其本质都是1999年之前的兽医专业,其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兽医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兽医的作用不再是单一的“为畜牧保驾护航”,而是有了更为丰富的责任使命。宠物健康、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更需要兽医来承担。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兽医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陈焕春院士、张改平院士、金梅林教授和沈永义教授等兽医专家在新冠病毒溯源和新冠肺炎诊断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新兽医、新使命,这些都是兽医文化的具体体现,都可以融入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只有根植于兽医文化的动物医学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问题、培养方案特色不足问题和课程思政资源匮乏问题。塔里木大学自2015年起,开始兽医文化建设与实践,并以此推动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现总结如下。

1学生兽医文化认同感不强,是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改革中最大的痛点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边疆高校动物医学的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无论付出多大努力,总是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痛点寻找错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加强教学管理等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但很难产生质变效应。因为学生兽医文化认同感不强,学习兴趣缺乏才是主因,而基础薄弱只是表面现象。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从事的教育教学改革只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进行改革与实践,却从未从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上下功夫,是典型的药不对症。因此说只有找到专业教育中真正的痛点,并辅以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1学生兽医文化认同感不强,生源流失严重

以塔里木大学为例,2015年以前专业教育十分薄弱,更缺乏兽医文化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入,因此原本报到率就不高的动物医学专业在经历过几轮转专业后,班级人数锐减严重,每个自然班级最终只有20多人。即便是留在本专业的学生,也不知道兽医的出路在哪里,兽医的职责使命是什么,兽医精神的内涵有哪些,兽医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兽医文学的魅力体现于何处等。缺乏对基本兽医文化的了解,自然就缺乏对兽医文化的认同感;缺乏对兽医文化的认同感,自然就缺乏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消极地对待一切教学改革。因此说,教育教学改革效果欠佳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兽医文化认同感不强。

针对学生兽医文化认同感不强的问题,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认为落实“文化自信”是解决学生兽医文化认同感不强的根本途径。“文化自信”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具体到动物医学专业,主要是指兽医文化自信。建设兽医文化,践行兽医文化,认同兽医文化,是在动物医学专业范围内落实“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有了兽医文化自信,就有了学习动物医学专业的底气和兴趣。

1.2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不足,专业竞争力弱

塔里木大学僻处边疆,毗邻沙漠,被称作“沙漠学府”。作为“沙漠学府”的老牌专业,虽然在校内优势明显,但与全国同类专业相比却毫无特色可言。所谓特色是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存在。塔里木大学一直秉承“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在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史的奇迹。基于边疆高校偏远的特性,受胡杨精神的启发,拟从精神和文化层面入手开展专业教育改革,以彰显我校动物医学专业的办学特色。

本着“不能在物质上占优,就在精神上突破”的理念,只有在兽医文化建设上加以突破,才能凸显我校动物医学专业的特色。为此,首先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作出调整,如增加兽医文化课程;其次,要在兽医文化第二课堂上加以丰富,如创办悬疑讲堂;再者,要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得以强化,如开展系列兽医文化讲座;最后,要在推广应用上发力,如开通微信公众号、创建兽医文化慕课等。

1.3课程思政资源匮乏,课程的价值塑造功能减弱

学生入学前对兽医的了解,只是一个懵懂的伪影,并没有形成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认识。通过学习“兽医之道”,很多学生建立起了自己的兽医初心,如维护动物繁衍、保护人类发展、解除动物病痛和保障食品安全等。除此之外,有的学生还能够将儿时树立的理想与兽医紧密结合,进一步细化、深化成更加具体的个人理想,如成为兽医史研究者、兽医作家、动物摄影师、野生动物保护者和流浪动物救助者等。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兽医之道”课程能够结合专业为学生指明方向,使其成为理想远大、目标明确的新时代大学生。目前,慕课“兽医之道”已俨然成为动物医学专业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资源库。

2兽医文化元素的融入,让动物医学专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传统的兽医教育存在着学生兽医文化认同感不强,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不足和课程思政资源缺乏等痛点,而要解决这些痛点,非兽医文化而不可为。文化最难言说和定义的一个词语,据统计目前至少有200个相对完善的定义,但都冗长而难于理解。最终,根据余秋雨对文化的定义,结合兽医的实际对“兽医文化”定义如下:兽医文化是指兽医形成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最终都将沉淀为“坚持、坚守、博学、博爱”的兽医人格。实践证明,兽医文化融入之处,就是生机活力焕发之点[1]。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兽医文化培养目标

为了支撑人才培养方案中“了解、认同基本兽医文化”的培养目标,2016版《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增了“兽医之道”和“兽医文化概论”2门课程,为国内首创;2020版《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兽医之道”和“兽医文化概论”课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兽医文化概论实践”课程,进一步加强了兽医文化教育。“兽医文化概论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兽医之道”和“兽医文化概论”课程的翻转课。3门兽医文化课程的开设,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兽医文化认同感,从而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更加喜爱自己将要从事的兽医职业。

2.2创办兽医文化第二课堂,丰富兽医文化实践

2015-2021年,先后创办了以病例分析和兽医文化讲授为目的的悬疑讲堂[2],以教师团队培养学生团队为特点的兽医人才培养“七怪”模式[3]、以培养坚持精神为目的的兽医跑团、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分享为目的的求知讲坛、以走访入户为特色的法规宣传和以传播兽医文化为宗旨的兽医文学[4]等。6种兽医文化第二课堂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同时与3门兽医文化课程遥相呼应,从而有效实现了课内课外融合式教学。

2.3构建兽医文化宣传媒体,推广兽医文化成果

兽医文化宣传主要依赖于“塔大兽医”微信公众号和智慧树平台慕课“兽医之道”。“塔大兽医”公众号不间断地推送原创兽医文化推文,并通过师生转发和其他媒体转载进行推广。慕课“兽医之道”分为共享课和公开课两种,共享课供在校生选课,而公开课面向社会免费开放。通过两种选课途径,可有效扩大兽医文化宣传效果。

2.4注重心得体会撰写,感受兽医文化魅力

无论是“兽医之道”、“兽医文化概论”还是“兽医文化概论实践”,都十分注重心得体会的撰写。从心得体会中,可以明确感知到兽医文化的教育力量,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学生对兽医文化逐渐认同的心路历程。心得体会的撰写不仅仅限于学生,授课教师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学生与教师撰写的心得体会多数通过“塔大兽医”微信公众号推送,彼此相互分享,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兽医文化认同感。

2.5融入兽医文化元素,提升课程思政质量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兽医之歌、兽医誓言、兽医精神、兽医情怀、兽医文学、兽医历史和兽医哲学等兽医文化元素,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动物医学专业21门课程获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课程获兵团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展示三等奖,在学校70多个本科专业中遥遥领先。以兽医文化引领,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动物医学专业课程的价值塑造功能大大加强。

2.6创作兽医文化著作,展示兽医文化成果

先后创作了兽医散文集《灵魂的歌声》和介绍兽医文化的著作《兽医之道》。两部著作不同程度地提出了一些兽医文化理论,对开展兽医文化第二课堂和课程思政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两部著作的出版发行,很好地展示了我校兽医文化的建设成果,并起到一定的推广作用。其中《兽医之道》已销售1500余册,在兽医文化宣传和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构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提出多种兽医理念,引领动物医学专业建设和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改革

“兽医之道”是一门原创课程,共有八章内容,每一章都有相应的兽医理念提出。第一章兽医的出路,提出了兽医就业的8个方向,分别是宠物健康的守护神、食品安全的护航者、无私奉献的基层兽医、扑灭疫病的科学家、教书育人的教育家、一心为民的公务人员、撒播爱心的作家和与兽医相关的一切人员。第二章兽医的伟大提出了“扎得下根,静得下心”的伟大兽医基因。第三章兽医的本质提出了“兽医是人”的理念,并阐述了兽医作为人的尊严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第四章兽医的目标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兽医领头羊”的目标,从社会服务的角度提出了“社会孺子牛”的目标。第五章兽医的素质提出了“精于理论、勤于实践和善于推断”的兽医素质。第六章兽医文学提出了兽医文学的“四化”,即诊疗经历小说化、动物疾病散文化、诊疗要点诗词化和人生感悟格言化。第七章提出了“坚持、坚守、博学、博爱”的兽医精神。第七章提出了“兽医文化铺底、课程理论奠基、轮转实习历练、创新创业引导和兽医文学助力”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战略[5]。除了上述主要的教学理念外,每节还有若干新的兽医理念,这些理念最终都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

3.1提出了“坚持、坚守、博学、博爱”的兽医精神

2018年,提出了以“坚持、坚守、博学、博爱”为内涵的兽医精神。其中,坚持和坚守是兽医的内在品质,博学和博爱是兽医的外延才德;坚持和坚守是对胡杨精神的继承,博学和博爱是对胡杨精神的拓展;坚持和坚守是对生命的尊重,博学和博爱是对生命的关怀;坚持和坚守让生命得以维系,博学和博爱让生命更加精彩。兽医精神的提出,为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兽医文化找到了最终的落脚点,即让学生养成“坚持、坚守、博学、博爱”的兽医人格。

3.2提出了“兽医文化铺底、课程理论奠基、轮转实习历练、创新创业引导、兽医文学助力”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战略

兽医文化是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保证,课程是专业教育的灵魂,轮转实习是技能提高的必然途径,创新创业是能力提升最佳举措,兽医文学是传播兽医精神的有力武器。五者之间的同向同行,是塔里木大学兽医文化发展最亮丽的风景。通过对专业教育发展战略的落实,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转专业情况持续向好,2021年已成为学校转入人数最多的专业,2022年成为学校转入专业中条件最为苛刻的专业,即平均分85分以上,无挂科,且要通过笔试和面试。

3.3提出了“课的魅力、程的规范、思的意义、政的导向”的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开展的首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才是应有的教育意义。否则专业课的繁复叠加学生对思政的“反感”,课程思政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进一步降低专业课的授课效果。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主要有以下理解:首先,要体现课的魅力,将课程讲得接地气,充分彰显课程的魅力、课堂的魅力和授课教师的魅力;其次,要体现课的规范,即知识有体系,内容有内涵,组织有秩序,问答有氛围;再者,要体现思的意义,引导学生反思一切,朝着正能量的方向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体现政的导向,即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教学导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采用拆字分解的方式,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为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指明了方向,从而涌现出20多门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4兽医文化认同感培养贯通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动物医学专业改成5年制之后,更加注重兽医文化在专业教育和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最终实现兽医文化全程育人。大一的“兽医之道”课程,大二的“兽医文化概论”和“兽医文化概论实践”课程,大三的“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大四的“兽医法律法规”课程,大五的“执业兽医实训”无不饱含兽医文化元素。此外,贯穿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悬疑讲堂、求知讲坛、兽医跑团、“七怪”模式、法规宣传、兽医文学以及世界兽医日和中国兽医日庆典活动等,也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了不同寻常的兽医文化体验。原创的3门兽医文化新课,改造后的门饱含兽医文化元素的“旧课”,再加专业文化第二课堂贯穿于兽医教育始终,形成了动物医学专业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国内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4.1以兽医文化课程为核心,彰显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

“兽医之道”、“兽医文化概论”和“兽医文化概论实践”3门原创的兽医文化课程,为我校首创,彰显了《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在3门兽医文化课程实践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课内课外融合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兽医文化认同感,提高了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4.2以兽医文化为引领,创办了特色鲜明的专业第二课堂

悬疑讲堂、求知讲坛、“七怪”模式、兽医跑团、兽医文学和法规宣传等兽医文化第二课堂活动,融入了中国兽医史内容,注入了兽医文化自信的灵魂,打上了的兽医文化烙印,并通过推广已为国内同行熟知。今后将结合现代信息化教学,将悬疑讲堂和求知讲坛打造成线上线下同步的专业第二课堂,进一步扩大兽医文化的影响力。

4.3以兽医文化为切入点,强化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将兽医之歌、兽医誓言、兽医组织、兽医名校、兽医精神、兽医目标、兽医文学、兽医历史和兽医哲学等兽医文化元素作为课程思政融入点,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课内内外融合式教学,大大地提高了课程的价值塑造功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兽医文化认同感。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先后有21门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或示范团队,其中结题优秀4门,获兵团高校课程思政成果展示三等奖3门,就是最好的证明。

4.4追求理论原创,构建了完善的兽医文化“361”体系

通过7年的建设与实践,兽医文化成成了完善的“361”体系。兽医文化“361”体系中的“3”是指“兽医之道”“兽医文化概论”和“兽医文化概论实践”3门课程,在国内首次开设,原创理论基本上均出自这3门课程。“6”是指悬疑讲堂、求知讲坛、“七怪”模式、兽医跑团、兽医文学和法规宣传等兽医文化第二课堂活动,其中悬疑讲堂坚持了7年,开设了134讲,受众25000多人(含线上);“七怪”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俱佳,对兽医文化有深入了解的“郭靖”30多人;“兽医跑团”有成员37人,举行了20多场主题长跑活动;兽医文学方面出版了首部兽医散文集《灵魂的歌声》,展出了学生创作的兽医小小说50多篇;兽医法律发挥开展线下宣传20多次,宣传点以南疆为中心,遍布全国。“1”是指“塔大兽医”微信公众号,推送原创推文800余篇,关注人员近2000人,数十篇文章被其他媒体转载。

4.5突出兽医文化实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兽医文化“361”体系中“6”是指6种兽医文化第二课堂形式,有力了支撑了动物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了解、认同兽医基本文化”的培养目标。通过调研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只有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于兽医文化的培养目标。2022年为落实“文化自信”精神,中国兽医协会成立了“兽医文化分会”,旨在挖掘兽医文化、整理兽医文化、构建兽医文化、发展兽医文化和传播兽医文化。而塔里木大学早在2015年就开始着手兽医文化建设,并开始学生兽医文化认同感的培养。

4.6聚焦兽医文化传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兽医文化“361”体系中的3门兽医文化课程和6种兽医文化第二课堂建设成果,均通过“塔大兽医”微信公众号不间断地进行对外宣传,在国内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其中多篇原创文章被搜狐网和“兽医资讯”、“执业兽医”、“兽易通”等微信公众号转载。此外,将兽医文、哲、史融入专业,将社会主业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兽医道德和兽医理想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通过“兽医之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学生对兽医文化的认识全面而深入,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贺建忠,陶大勇,王时伟等.基于兽医文化的动物医学专业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2022,8(12):112-115.

[2] 贺建忠,陶大勇,刘俊峰等.动物医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途径的初步研究——以塔里木大学“悬疑讲堂”为例[J].养殖与饲料,2017(08):89-91. 

[3] 常卫华,王娟红,王永等.“团队式”培养模式在新型兽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7):171-174.

[4] 贺建忠,韩博. 浅谈兽医诊疗技术与兽医推理小说的融合[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11:134-138.

[5] 贺建忠.兽医之道[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1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