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Industry
产业+

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资讯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诊疗常规:专科手术麻醉之瓣膜病麻醉

2022-05-25 637 返回列表

— 第六节 —

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指由于炎症性、先天性、老年退行性、缺血性坏死或创伤等原因引起瓣膜的结构(如瓣叶、瓣环、腱索或乳头肌)或功能异常,从而导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心室或动脉根部严重扩张也可引起相应瓣膜的相对性关闭不全。


目前我国的心脏瓣膜疾病中以风湿性瓣膜病最为常见。在20~40岁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约70%的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成人风湿性心脏病中,约1/3~1/2病例可无明显风湿病史。风湿性瓣膜病以累及左心瓣膜为多见,其中单独二尖瓣病变约占70%,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约占25%,单独主动脉瓣病变约占2%~3%。


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下降,而随着诊疗技术及外科技术的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白塞氏病、梅毒以及马方综合征等原因导致的瓣膜病变比例逐年增加。因此心脏瓣膜置换术仍然是心脏手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熟练掌握心脏瓣膜疾病的特点及其麻醉处理原则是心血管麻醉医生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瓣膜病分类

1.二尖瓣狭窄 

正常二尖瓣瓣口面积为4~6cm,瓣口长径为3~3.5cm。二尖瓣狭窄几乎都是继发于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的病变进展过程较长,患者通常在风湿热后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出现症状。自然病程是一个缓慢的进行性衰退的过程,首先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然后发展为静息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同时可伴有疲劳、心悸、咯血,以及扩大的心房和增粗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等。随着二尖瓣狭窄病程的延长,左心房逐渐淤血扩大,左心房壁纤维化及心房肌束排列紊乱,导致传导异常,可并发心房纤颤。房颤使左心室充盈进一步受限,患者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同时增大的心房内形成湍流,易导致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导致体循环栓塞的症状。


随着风湿性瓣膜病病程的进展,二尖瓣狭窄的严重程度可根据瓣口面积的大小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①轻度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达到1.5~2.5cm2,此时中度运动可引起呼吸困难,患者处于无症状的生理代偿期。

②中度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达到1.0~1.5cm2,轻中度的活动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由左心房收缩引起的心室充盈量占左心室总充盈量的30%,因此房颤或其他原因(如甲亢、妊娠、贫血或发热等)引起的高心排血量状态均可引起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同时左心房压力逐渐升高,肺循环淤血,肺动脉收缩、肺动脉内膜增生、肺动脉中层肥厚,最终造成慢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

③重度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1.0cm2,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即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患者左心房压明显升高,休息状态下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同时心排量明显降低,可出现心源性休克。慢性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扩大,室间隔受压左移使左心室容积进一步减小;右心扩大可致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出现三尖瓣反流,右心负荷进一步加重,进而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淤血症状。


2.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和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①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常见病因包括心肌缺血导致的乳头肌功能不全或腱索断裂,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瓣膜损伤等。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由于病程进展较快,短时间内左心房压力明显升高可致肺淤血水肿;左心室容量超负荷使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代偿性交感兴奋使心率增快,外周阻力增加,这两者可增加心肌的氧耗量,加重心肌缺血。

②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但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很少单独发生,通常合并有二尖瓣狭窄。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发病也是一个缓慢而无症状的过程。患者在患病后的20~40年内可以很好的耐受该疾病,而没有临床不适主诉。但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的疲劳、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等症状,则预示着疾病已进入晚期,未经诊治的患者可在5年内死亡。


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根据反流的程度和患者的症状又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①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为无症状的生理性代偿状态。在这个阶段,随着病程的进展,左心室发生偏心性肥厚,左心室腔逐渐扩大。尽管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显著增加,但由于左心室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压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左心室总每搏量的增加补偿了反流每搏量,因此前向每搏量也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另外左心房体积增大,左心房内压接近正常水平,肺动脉压力也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但多数患者最终会出现房颤。

②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为有症状的损害。持续增大的左心系统使二尖瓣瓣环进一步扩张而致反流量继续增大。此时左心室扩大和肥厚已无法代偿反流量导致的前向心排量减少,患者可出现疲劳、全身虚弱等心衰症状。一旦反流分数超过60%,患者将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LVEF通常较高,如果此类患者的LVEF值小于等于50%,则提示患者存在明显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

③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为终末衰竭期。重度的二尖瓣反流可使左心房压明显升高,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持续而严重的前向心排血量损害可致心源性休克;左心室长期扩大、劳损致收缩功能不全,心肌纤维化,可引发心律失常,加重心源性休克。左心室功能持续恶化的患者,即使瓣膜手术后左心室功能也很难恢复。


3.主动脉瓣狭窄 

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3~4cm。

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原因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二瓣畸形或老年退行性变等。风湿性主动脉狭窄患者通常伴有关闭不全,患者可出现心绞痛、晕厥、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等临床表现。主动脉瓣狭窄根据瓣口面积和患者的症状也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①轻度为无症状的生理代偿期。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压增加,可高达300mmHg,从而使主动脉收缩压和每搏量保持相对正常。但由于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左心室后负荷加大,舒张期充盈量增加,心肌纤维伸展、肥大、增粗呈向心性肥厚。此期,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顺应性降低。

②中度为有症状的损害。当瓣口面积达到0.7~0.9cm2时,可出现心脏扩大和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压力升高。但心室肥厚的同时,心肌毛细血管数量并不相应增加。左心室壁内小血管受到高室压及肥厚心肌纤维的挤压,血流量减少;左心室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降低,可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因此主动脉狭窄患者心肌氧耗量增加的同时,心肌的氧供却明显降低,严重患者可出现缺血性心肌损伤,进而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LVEF下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因此左心房收缩可提供高达40%的心室充盈量,患者出现房颤时可致左心室充盈不足,导致病情急剧恶化。

③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为终末衰竭期。此时主动脉瓣指数降至0.5cm2/m2,LVEF进一步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进一步升高。当患者的左心房压超过25~30mmHg时,患者可出现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且患者通常会出现猝死。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或主动脉根部病变均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①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根部夹层动脉瘤或外伤引起。突发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使左心室容量负荷急剧增大,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同时心室前向心排量减少,交感张力代偿性升高,产生心动过速和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氧耗量增加;患者舒张压降低,室壁张力增加,心肌氧供减少。因此,重症患者或合并基础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缺血性损伤。前向心排量减少致心功能不全,液体潴留导致前负荷进一步增加,这种恶性循环可致左心室功能急剧恶化,需紧急手术治疗。

②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0%~80%由风湿病引起,风湿病可使瓣叶因炎症和肉芽形成而增厚、硬化、挛缩、变形;主动脉瓣叶关闭线上有细小疣状赘生物,瓣膜基底部粘连,因此此类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通常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其他病因有先天性主动脉瓣脱垂、主动脉根部病变扩张、梅毒、马方综合征、非特异性主动脉炎以及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等。


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①轻度为无症状的生理性代偿期。主动脉瓣反流可致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容量负荷增加,容量负荷的增加伴随着左心室壁增厚和室腔扩大,但左心室舒张末压维持相对正常。反流分数小于每搏量40%的患者基本没有临床症状。

②中度为有症状的损害。当主动脉瓣反流量超过每搏量的60%时,可出现持续的左心室扩大和肥厚,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左心室心肌组织损害。当患者出现左心室心肌组织不可逆损伤时可表现为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超过20mmHg时表明左心室功能不全。随后出现肺动脉压增高并伴有呼吸困难和充血性心衰。

③重度为终末衰竭期。随着病情的加重,左心室功能不全持续发展,最终变为不可逆。此期患者症状发展迅速,外科治疗效果差。由于严重的主动脉瓣反流,舒张压明显减低,引起舒张期冠状动脉灌注不足,患者可发生心绞痛。


5.三尖瓣狭窄 

三尖瓣狭窄多因风湿热所致,且多数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并存。表现为瓣叶边沿融合、腱索融合或缩短。其他还有先天性三尖瓣闭锁或下移Ebstein 畸形。三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特点为:

①瓣口狭窄致右心房淤血、右心房扩大和房压增高。病变早期由于静脉系统容量大、阻力低,缓冲量大,右心房压在一段时间内无明显上升;但随着病情的加重,静脉压明显上升,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甚至出现肝硬化、腹水和水肿等体循环淤血的症状。

②由于右心室舒张期充盈量减少,肺循环血量及左心充盈量下降,可致心排出量下降而使体循环供血不足。

③由于右心室搏出量减少,即使并存严重二尖瓣狭窄,也不致发生肺水肿。


6.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关闭不全多数属于功能性改变,常继发于左心病变和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右心室肥大和三尖瓣环扩大,由于乳头肌、腱索与瓣叶之间的距离拉大而造成关闭不全;因风湿热引起者较少见。


7.联合瓣膜病侵犯两个或更多瓣膜的疾病,称为联合瓣膜病。

常见的原因有风湿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变往往先从一个瓣膜开始,随后影响到其他瓣膜。例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时,因肺动脉高压而致肺动脉明显扩张时,可出现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也可因右心室扩张肥大而出现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此时肺动脉瓣或三尖瓣瓣膜本身并无器质病变,只是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又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由于射血增多可出现主动脉瓣相对性狭窄;由于大量血液反流可影响二尖瓣的自由开放而出现相对性二尖瓣狭窄;也可因大量血液反流导致左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增加,左心室扩张,二尖瓣环扩大,而出现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联合瓣膜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多属综合性,且往往有前一个瓣膜病的症状部分掩盖或减轻后一个瓣膜病临床症状的特点。



(二)术前准备

1.心理准备 

无论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都是创伤较大的大手术;机械瓣置换术的患者还需要终身抗凝,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前要对患者详细地讲述病情、风险以及麻醉相关的有创操作,使之了解麻醉当天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鼓励患者,使之建立信心,减少术前焦虑和紧张。


2.术前治疗

(1)术前尽量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心力衰竭或肺水肿患者应用强心利尿药,使循环维持在满意状态后再接受手术;

(2)术前重视呼吸道感染或局灶感染的积极防治,若存在活动性感染灶,手术应延期进行;

(3)长期使用利尿药者可能发生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术前应予调整至接近正常水平;

(4)术前治疗药物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如洋地黄或正性肌力药及利尿药可用到手术前日,以控制心率、血压和改善心功能;降压药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至手术日晨,小口水送服。但应注意,不同类型的瓣膜病有其各自的禁用药,如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用于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可能会增加反流量而加重左心负荷;主动脉瓣严重狭窄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出现心搏骤停。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要防止心率加快,不宜使用阿托品;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不宜使用降低前负荷(如硝酸甘油)及降低后负荷(钙通道阻滞剂)的药物以防心搏骤停;术前合并严重病窦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或严重传导阻滞的患者,为预防麻醉期骤发心脏停搏,麻醉前应先经静脉安置临时心室起搏器;对重症心力衰竭或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在施行抢救手术前应先安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联合应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以改善心功能和维持血压。




(三)麻醉要点

1.麻醉诱导

 瓣膜病患者通常都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功能受损,麻醉诱导必须缓慢而谨慎。麻醉诱导前连接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并在局麻下建立桡动脉有创监测。诱导药的选择以不过度抑制循环、不加重血流动力学紊乱为前提:

①对于病情轻到中度的患者可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芬太尼诱导;肌松剂可根据患者心率进行选择,心率不快者可用泮库溴铵,心率偏快者用阿曲库铵、哌库溴铵等;

②对病情重、心功能II~IV级患者,可采用依托咪酯、芬太尼进行诱导,给药时根据血流动力学情况缓慢加量。


2.麻醉维持 

可采用吸入麻醉,也可采用以静脉药物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对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以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为主,复合丙泊酚、异氟醚或七氟醚等麻醉药物。但麻醉过程中需加强麻醉深度监测,预防术中知晓。对于心功能较好的患者,可以吸入麻醉药为主,如合并窦房结功能低下者可加用氯胺酮。在体外循环前、中、后应及时追加静脉麻醉药以防麻醉过浅致术中知晓。静脉麻醉药可直接注入体外循环机或经中心静脉测压管注入。


(1)二尖瓣狭窄手术:

体外循环前麻醉管理要点:

①容量管理:一方面要保持足够的血容量,保证足够的左心前负荷,另一方面又要严控输入量及速度,以免左心房压继续升高导致急性肺水肿;此类患者体位改变对回心血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应缓慢改变体位。

②心率管理:防止心动过速,否则舒张期缩短,左心室充盈进一步减少,可导致心排量明显下降;同时也要防止心动过缓,因为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主要依靠心率适当加快来代偿每搏量的减少,若心动过缓,血压将严重下降;房颤伴心室率过快时,应选用洋地黄控制心率。

③避免肺循环压力进一步升高:二尖瓣狭窄患者通常存在肺动脉高压,而低氧血症、酸中毒、高碳酸血症或使用氧化亚氮等因素可引起严重的肺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从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右心心排量降低使左心房压降低,而室间隔左移左心室内压升高,因此左心室前负荷明显降低,从而引起体循环血压明显下降。

④除非血压显著下降,一般不用正性肌力药,否则反而有害;有时为保证主动脉舒张压以维持冠状动脉血流,可适量应用血管加压药。


体外循环后麻醉管理要点:

①人工瓣膜置换后,二尖瓣跨瓣压差降低,左心室充盈改善,但由于左心室长期处于容量减少状态,重症患者甚至存在失用性心肌萎缩,容量过负荷或心动过缓可致心室过度扩张,从而引起左心心力衰竭,甚至房室破裂。

②在维持足够心排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适当使用强心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维持适当的心率,减小左心室大小和室壁张力。

③部分慢性房颤患者在体外循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应给予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给予心房起搏以维持窦性心率。


(2)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

①适当的左心室前负荷对于保证足够的前向心排量非常重要,但容量超负荷可使左心房压升高,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②心率应维持在正常甚至较快的水平,否则容易引起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反流分数增加,前向心排量减少;

③降低左心室后负荷有助于减少反流分数,因此术中要防止高血压,必要时可用扩血管药降低外周阻力;

④可能需要用正性肌力药支持左心室功能。


(3)主动脉瓣狭窄手术:

体外循环前的麻醉管理要点:

①容量管理:左心室的心排量对于左心室前负荷十分依赖,适当的左心室前负荷对于维持正常每搏量而言十分重要,不恰当的使用硝酸甘油等扩血管药物可致回心血量骤降,从而引起心排量骤降,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或脑缺血;但容量超负荷可使左心室舒张末容量和压力进一步升高,导致心力衰竭,也应该避免。

②心率管理:最好维持在70~80次/分,心率过快或过慢患者都不能很好的耐受。但相对而言,稍慢的心率(50~60次/分)较偏快的心率(大于90次/分)为好。因为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收缩期的长短十分依赖,心率过快时,左心室射血时间不足导致CO明显下降;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使有效心房收缩丧失,左心室充盈受限,也可导致病情的急剧恶化;对心房退化或丧失窦性心律者应安置心房心室顺序起搏器。

③体循环阻力:左心室射血的后负荷大部分来自狭窄的瓣膜,因而基本是固定的,体循环压力下降对于减小左心室后负荷作用甚微。而冠状动脉灌注对体循环舒张压却十分依赖,加上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肥厚,舒张末压升高,极易发生心内膜下缺血,因此术中应避免体循环压力下降。麻醉诱导时,要准备好去氧肾上腺素等a受体激动剂,积极纠正低血压以维持心肌灌注。


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及心脏复跳时的管理要点:

①存在心肌肥厚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心肌保护十分重要,要保证升主动脉阻断期间停搏液有效的灌注,必要时可采取顺灌+逆灌相结合。

②心脏复跳时容易出现顽固性室颤,因此复跳前要求复温完全,充分排气,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冠状动脉灌注压,必要时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果经过上述处理仍无法恢复正常节律,可采用温血半钾停跳液进行温灌注一次后再行复跳。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

①保证足够的左心室前负荷。主动脉瓣大量反流患者左心室心排量依赖于左心室前负荷,因此瓣膜置换前要避免使用静脉扩张药物。

②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保持较快的心率有助于增加前向心排量。心率增开时,由于反流分数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舒张末压降低,因此心内膜下血流反而能够得到改善。90次/分的心率对于患者而言最为合适。

③降低体循环阻力有助于降低反流量,改善心内膜下血供。

④对于左心室明显扩张,甚至存在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需给予β受体激动剂增强心肌收缩力。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瓣膜置换前属于禁忌证。


(四)术后注意事项

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心室由于失用性萎缩,体外循环手术打击,术后早期收缩功能往往明显受损。因此,术后早期的管理依然是控制容量,避免左心室超负荷,同时维持适当的心率,避免心动过缓。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收缩功能不全,则加用正性肌力药物辅助度过恢复期。


2.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左心室容积扩大,因此术后需要有足够的血容量以保证心排量。但瓣膜置换后,左心室必须把每搏量全部泵入主动脉,失去了心房的缓冲作用,因此左心室的负荷增大。所以,体外循环后通常需要正性肌力药的支持,以增加左心室做功。房颤患者如果在体外循环后恢复窦性心率,则需要加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快速房室顺序起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维持窦性心律。


3.主动脉瓣狭窄 

术后早期,主动脉瓣梗阻消除,每搏量增加,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左心室舒张末压随即降低,但肥厚的心肌仍需要较高的前负荷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若瓣膜置换成功,术后心肌功能一般能够迅速得到改善。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瓣膜反流得到纠正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压力随即下降,但左心室肥厚和扩大依然存在,因此需要维持较高的前负荷以维持左心室的充盈。同时,术后早期左心室功能低下,可能需要正性肌力药的支持。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