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兽医协会
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案例分享(十二) 宾阳县兽医社会化服务“1+6+N”新模式
1
摘要
广西宾阳县作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积极响应国家强化基层动物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要求,探索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新模式。鉴于养殖结构变化、官方兽医人员减少等问题,推进官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统一管理,分片派驻”。构建“1+6+N”兽医社会化服务运行体系,创新防疫队伍管理和强制免疫模式,实施网格化管理与量化考评制度。新模式成效显著,实现政府兽医服务职能转变,全面提升了兽医服务能力,保障了当地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2
背景及目标
1、政策推动: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出台文件大力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兽医社会化服务;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2018年起也出台7项相关政策,提出开展整县制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宾阳县积极响应政策要求。
2、行业需求:宾阳县畜牧养殖产业规模较大,但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畜牧兽医力量不足、体制衔接不畅的问题突出。2018年原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并入镇农业服务中心后,官方兽医人员减少,导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潜在风险;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后,畜禽养殖量呈“自西向东、自南向北”的发展趋势,养殖结构及分布变化,原有人力更难配置工作;加之官方兽医“三权”归当地政府后,人员培训、监督、考核和调配的难度增大,使得队伍建设管理及业务工作开展受限,这些制约畜牧兽医发展的因素,都亟需创新服务以满足行业需求。
3、目标效果:通过构建“1+6+N”的兽医社会化服务运行体系,加强防疫基础建设,提高人员服务能力;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动物防疫工作质量和效率;拓宽市场服务,降低动物疫病风险,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
工作与成效
一、管理模式创新
1、调整管理权限:探索实施“统一管理,分片派驻”管理模式,将全县16个镇官方兽医“三权”调整为县农业农村局管理,98名官方兽医连人带编调入宾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县16个镇划分为6个片区,并设立驻片区工作站,每个片区负责2-3个镇,根据人员专长分片派驻开展业务工作。官方兽医网格化管理,有效解决了兽医人员不足、工作缺位、人员调度等问题,为基层兽医社会化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2、实施村防员改革:政企联动优化人员结构,防疫队伍由原来的126人减少至68人,实行公司化管理,企业为防疫员购买人身意外险,配备统一工作牌、防疫箱和工作服等,树立良好形象;实行片区防疫队长负责制,结合免疫密度、免疫抗体等内容进行量化考评,明确职责,增强责任感。通过减员增效,拓展业务,动物防疫员平均年收入由改革前的1.2万元提高至目前的2万元。
二、服务能力提升
1、构建“1+6+N”体系:政府以“四个支持”搭台,包括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支撑和平台搭建,强化防疫阵地建设。宾阳建成1个县级兽医社会化服务总部,6个片区建有兽医社会化服务点,均设置经营、防疫、培训和物资储备等功能室;并建有兽医实验室1个,配备采样监测交通工具6辆,实现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形成“县级-片区-乡镇”辐射的服务网点,广泛开展多种兽医服务。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厚培能力提升的土壤,厚植兽医人才的根基。宾阳针对官方兽医、乡村兽医和防疫队伍开展专项培训,持续开展畜牧兽医继续教育,涵盖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疫病防控、检疫协检、技能竞赛和应急演练等内容。近三年累计开展专业培训班26场次,培训超2300人次,全面提升畜牧兽医人员的技能水平和防疫意识。
3、力促信息化建设:依托牧运通(桂)系统,开展养殖场户的数据采集、录入和更新工作,推行电子免疫档案,为养殖生产闭环管理打基础,提高政府动物防疫信息管理水平。运用“八桂牧医”“牧医课堂”平台工具,推广直播诊疗、远程问诊和在线培训等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三、畜牧产业发展
1、动物健康管理成效显著:实现“防检监一体化”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全面提升。以“片区管理+免疫小组”开展春秋防疫,建立家禽免疫点和免疫队,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探索“官方兽医+服务主体+协检员”检疫模式,开展疫病监测和风险评估,为防控预警提供依据。
2、推动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推广益生菌产品和专业菌剂,助力养殖降本增效、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建设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达标场,提升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3、拓宽市场服务:政策引导服务企业市场运作,开展动物诊疗、兽药经营、畜禽品种改良、实验室检测、畜禽产品销售、养殖技术咨询指导等服务,既为宾阳县的养殖业提供了技术支撑、物资保障,又增强了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例如品种改良成果突出,2022年完成牛人工授精配种多例,提升农户养殖经济效益。
4
经验总结与分析
兽医社会化服务推行最大的桎梏是思想认识问题,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服务企业、养殖场户对该新生事物的认识不在一个界面上,而要达到这四个维度平衡和满意是真正检验项目实施成效有力支撑。
1、政策支持是基础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宾阳县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坚实支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明确整县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建设目标,列明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清单,为服务开展提供政策引导。2022-2025年,广西共配备6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宾阳整县试点,其中自治区和南宁市分别投入400万元和25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了服务发展的资金难题。宾阳县农业农村局在试点初期提供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房屋、铺面等场所,为服务点建设提供基础条件,这些政策支持为服务的启动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创新模式是核心动力:宾阳县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将官方兽医“三权”收归县农业农村局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片派驻”,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疫情应对能力。服务模式上,构建“1+6+N”体系,即1个县级服务总部、6个片区兽医社会化服务点和多种经营,实现区域化管理和全产业链服务。强制免疫工作模式创新,实行官方兽医网格化管理和片区防疫队长负责制,提高了免疫工作质量。
3、多方合作是重要支撑:宾阳县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多方合作的良好局面。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政府搭台提供政策、资金和场地支持;宾阳县悦牧兽医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具体服务实施;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政企共管基层防疫队伍,这种多方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提升了服务的整体水平。
4、人才培养是关键因素: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宾阳县立足“选”“育”“练”“用”,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利用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优势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培养采样、免疫、协检、信息操作等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人员能力,为服务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5、信息化建设是有力助推器:信息化手段在宾阳县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在试运行前期遇到了问题,但人员经过多轮培训熟悉了操作,反馈不足也优化了系统,用户与开发商共促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依托牧运通(桂)、“八桂牧医”等平台开展相关服务,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5
展望
宾阳县在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展望未来,将在深化队伍建设、拓展服务内容、强化服务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宾阳县兽医社会化服务具有可复制性,值得广泛推广。
1、深化防疫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员考核管理,完善考核机制,细化考核指标,不仅关注防疫工作的完成情况,还将服务质量、养殖户满意度等纳入考核范围。通过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激励防疫人员提升工作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防疫队伍。
2、推进免疫工作开展:持续开展市场免疫,积极落实整县制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加强与养殖户的沟通协调,做好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确保养殖户了解“先打后补”政策流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保障动物免疫工作的全面性和持续性,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3、拓展动物检疫协检服务:深入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协检工作,为养殖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检疫服务。配套赶猪抓鸡、消毒防疫等增值服务,满足养殖户多样化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4、强化兽医服务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兼任“免疫、协检、配种、协保、消毒”等多职责一体的专职服务队伍。通过开展综合性培训课程、提供实践机会和技术指导,提升服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打造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5、拓宽市场化兽医服务领域:全面推进市场化兽医服务,紧密结合广西特色畜牧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深入挖掘特色养殖品种的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方案,推动广西特色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6
所获荣誉
1、试点资质荣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的批复》确定宾阳县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明确试点期限从2021年11月至2024年10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服务引领农业现代化路径。
2、企业荣誉:宾阳县悦牧兽医服务有限公司背后的广西悦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组织、重点组织。悦牧公司于2021年12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2023年7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重点服务组织”。该企业在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工作中,无论是服务模式创新、服务质量提升,还是在推动行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