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宠物医师大会
心脏新知专访——刘传敦
瑞派股份首席心脏病专家/ 内科主任医师、瑞派股份心脏专科组带头人、瑞派股份医学专家委员会成员、专科特长:1.国内首批中国兽医协会心脏专科认证医师,2. .呼吸道、消化系统、肝肾等循环内科以及内分泌疾病诊治与管理。3. 影像学诊断(超声)。
华南农业大学全日制兽医临床内诊硕士;中国兽医协会心脏专科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内首批心脏专科认证医师;广东省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心脏专科委员会主任;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 ;ESVC欧洲心脏病学协会会员;ISFM国际猫病协会会员。
近期,小动物心脏科诊疗领域有哪些重要技术进展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些进展是如何帮助我们做出明确诊断以及改变我们的治疗方法的? 最近无论是中国大陆境内兴起的心血管介入治疗也好,还是有些团队琢磨的心外手术也好,10年前在国外就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这些技术水平在国内的提高无疑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让病患有更好的慢病生活质量,但这些尝试与突破应该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构建,而不是唯利是图,蠢蠢欲动。在心脏领域,关于犬心衰以及猫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些新药的研发和多中心临床试验一直在密锣紧鼓筹备中,我们关注着这些新的动向,也会经常和国内同行交流(中国兽医协会小动物心专会每个月都会有至少 2 - 3 小时的例会,用以讨论这些热点和一些专题)。借此建议临床医生不要过于片面地解读这些正在研究的资料,不要道听途说,甚至滥用于临床。 谈谈最近小动物心脏科诊疗领域令您难忘的临床病例或事件。 我想谈的是我专科思维萌芽的经历。2011年,我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在医生的岗位开始从事小动物临床诊疗工作。在2008-2011三年的读研时间里,我除了完成科研论文工作以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宠物医院里锻炼自己的临床技能以及诊断思维,这三年里,我非常感谢戴庶老师,陈义洲老师以及吴子峻老师给予的带教和学习机会。通过2011-2014四年的全科临床经验积累,我从2014年5月完成第三期ESAVS心脏课程后,正式尝试系统性在临床开展心脏疾病的诊疗工作。那时候我还没有太多所谓专科思维或者想法,只是相对比较喜欢探索思考以及总结,所以比较擅长内科。由于有一定的艺术基础,所以我也比较喜欢影像学(特别是超声),在心脏病这个板块,我和当下大多数临床医生一样,都是从心脏超声开始进入的,然后再各种查缺补漏。 2015 - 2016 年期间,我在一位师姐的引荐下认识了台湾心脏专科医生洪荣伟老师,并且去了他们台湾的医院跟诊学习。他们医院面积不大,只有不到 100 平米,每天病例大概 10 - 12 个,几乎全是心脏病的案例,也几乎占满了每天的工作时间。在实习期间,我没有和洪老师做很深入的交流,因为每天都很忙!我看着他忙里忙外,忙到口干舌燥,忙到嘴唇发白(一点都没有夸张),看着他在临床接诊工作中那种严谨的诊断思维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看着他对宠物的热爱和对饲主的同情心,这些让我看到了临床医生该有的样子,这段经历深深震撼着我的灵魂,改变了我的工作观念并影响至今。小小的医院翻译了好几本著名的心脏专科书籍,小小的医院发了好些高质量的文章到国际平台上,小小的医院发出的临床文章影响因子竟高达 7.1,小小的医院撑起了台湾犬猫心脏专科,小小的医院给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很多专科人才,在这所小小的医院,我觉得我看到了一个临床医生该有的样子。 可能是我比较幸运吧,在台湾跟诊学习期间遇上了三场惊喜。第一场是心丝虫取出心血管介入手术,第二场是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介入封堵手术,第三场更是重头戏 —— 心脏开心外科二尖瓣瓣膜腱索修复手术,从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全程九个小时,让我瞠目结舌,叹为观止—原来小动物心脏病是可以做到这个程度的!那是 2015 年,10 年过去了,至今那段经历还历历在目。 从您的角度看,小动物心脏科诊疗的未来将有哪些突破? 在此先感谢洪老师,让我坚定地走上心脏专科这条道路,纵然并非坦途。在洪老师的熏陶下,我的专科思维得以萌芽,而专科认知进一步得到提高其实是分别在玛氏以及勃林格的支持下三次到国外进行深造心脏专科的跟诊学习以及四次到国外参加国际心脏专科会议所得。特别是在国际心脏专科会议上,每年都会有新晋心脏专科认证医生的公开研究分享(类似于认证答辩的环节),多数是欧美的医生,也有亚洲日本的医生,还有中国台湾的医生,还在一次专科会议上碰到了在英国攻读 DVM 的刘萌萌老师进行欧洲心脏专科认证研究成果的公开答辩,目前她是中国大陆境内唯一一位得到 ECVIM 心脏专科认证的兽医师。 其实当时对我冲击是非常大的,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中国大陆兽医与其他地区兽医最大的差距,我们一直都是拿来主义,缺乏临床与高校的联动,难以被国际承认,也缺乏科学探索和研究的土壤,没有这些架构或者基础,所谓的专科和医学进步更是遥不可及,毕竟在国内兽医的收入主要还是与业绩挂钩的,科学的临床积累很重要,但这远远不够。当时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尽管大环境如此,但我相信我们中国大陆兽医是需要这些的,我会尽我的微薄之力去坚持并从自己做出一些改变。相信随着我们的认知和临床积累越来越多,行业越来越规范,我们中国大陆兽医也能拿出自己的成果,站在国际舞台上去分享,在专业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与尊重。 相应地,思考最近几年为什么国内人医团队自主研发的 VC 转入动物领域却举步维艰,其中存在很多客观及主观因素。但我们还是得先反思自身 —— 我们现阶段的能力是否足以支撑一项新技术的研发?另外,对于上面提到的一些新药的多中心研究,我们并没有参与资格。尽管国内市场体量很大,但必须承认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需要更多专科人才和团体站出来,共同构建这些框架和基础,这才是现阶段专科领域发展最重要的事情。应运而生的是中国兽医协会成立的小动物各大专科委员会。小动物心脏专科委员会在张志红老师的带领下,希望能够获得更多业界支持和资源投入。因为这些专科委员会承载着中国兽医的未来,也希望它们成为一个大爱无疆、大家共同为小动物福利奉献并奋斗的平台。 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先生在北大演讲时,讲过一个与他舅舅晚年时的一次炉边谈话的小片段——他舅舅是一位木匠,他做的箱子柜子在当地卖得最好,所有的木匠都说他舅舅特别毒,但所有的顾客都说他箱子柜子做得特别好。刘震云先生就问他舅舅,如何评价自己是怎样的人?他舅舅回答说:别人说我毒,别人说我好,并不能使我成为一名好木匠。唯一能使我成为一名好木匠的理由,是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了3天时间,我花了6天,所以我比别人打得好。但就算是花了6天的时间,也不能使我成为一名好木匠,我是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特别喜欢闻做木匠活爆出来那个孢子花的味道。但如果你只是喜欢做木匠活,木匠一定也当不好。有时候我会有片刻恍惚,比如我看到一棵树,如果他是一颗松木、或是一颗柏木、或是一颗楠木,那我会想如果给哪家闺女出嫁打一个箱子那该多好!如果他是一棵杨树,那杨树是最不成材的,只能打个小板凳。 将心比心,望与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