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宠物医师大会、
季玲西
猫科新知专访
JSAV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外科医生。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硕士,毕业后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手术室工作,从事外科诊疗工作。主要方向为肿瘤学、泌尿外科等软组织外科。
现任北京小动物诊疗协会猫科分会秘书长,北京执业兽医继续教育讲师。 多次参加欧洲高级兽医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联合界石项目。参与多篇AAHA指南翻译及校正,发表《10例犬皮肤组织细胞瘤病例分析》等相关文章,参译《小动物外科手术学》、《Withrow& MacEwen小动物临床肿瘤学》等经典教科书。
什么原因让你立志成为一名猫科医生?从事猫科诊疗工作以来有哪些难忘的临床病例或者事件想跟大家分享?
我本人其实犬猫都喜欢,狗狗的忠诚热烈,猫猫的优雅独立,二者毛绒绒的温暖柔软都很抚慰人心。
在猫科学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会被反复强调的原则:“猫不是小型犬”。犬科和猫科动物在一些疾病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简单地“依葫芦画瓢”,会给诊疗带来明显的问题。
比如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年轻猫下泌尿道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特发性膀胱炎。这个疾病的病因是敏感的患猫处于刺激的压力环境里,造成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失衡,继发膀胱无菌性炎症造成的下泌尿道症状。而犬的下泌尿道问题常与泌尿道感染和结石相关,早期我们试图通过抗生素、甚至激素去控制猫下泌尿道疾病的炎症,并于事无补,有的病例可能以无可奈何的尿道造口手术告终,患猫、家长和兽医都备受挫败。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镇痛补液的对症治疗降低发病期的痛苦,同时通过降低压力刺激的环境管理客户教育帮助家长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复发的概率。
猫科诊疗领域有哪些重要进展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些进展是如何帮助我们做出明确诊断以及改变我们的治疗方法的?
猫科学中,对猫心理压力的重视和环境需求的管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们治疗多种猫科疾病的时候,都会提到疾病的控制和预防需要满足猫的环境需求,让它们能处于舒适的环境中。重要的是这里所指的环境,不仅包括硬件的环境,还包括和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中的人类关系这种软件要求。也就是不止是要让猫猫吃好喝好,还要让猫猫以它的标准觉得开心。这样的爱和尊重,我有时觉得对自己可能都无法达到。而我们必须要理解这些需求,并帮助家长也理解和满足这些需求。现在通过普及环境管理的客户教育,辅以行为学兽医师的帮助,我们大部分特发性膀胱炎患猫不会再经历复发。
总体来看,猫科医学落后于犬科医学,但是这种情况也在逐步改变。从您的角度看,猫科诊疗的未来前景如何?
近十年来我们临床遇到的猫科病例日益增多,一方面是因为选择猫猫作为伴侣动物的家长数量增多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家长对日常护理和医疗的需求提高了。选择猫猫这种聪明敏感的小生物作为家庭成员,大部分家长们都会尽职尽责当好“铲屎官”。家长们有的对猫猫的日常信息了如指掌,有的在猫猫吃喝玩乐方面重金出击,有的甚至在就诊时会携带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咨询。
猫科数量和医疗需求的提升,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十年前我们向家长解释特发性膀胱炎的发病机理时,有的家长很难接受,表示这猫有吃有喝的有什么压力。而现在,有的家长会主动提出猫猫生病是不是因为“应激”了,我们再进一步解释和推进就会顺利很多。我们有的时候开玩笑说,目前这个发展速度,如果不与时俱进,恐怕会被家长甩在后面。
总的来说,猫科诊疗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需要我们努力前进。有时候大家可能会感觉猫科疾病错综复杂,甚至有的部分众说纷纭,这也是学科在发展的一个特点。遵循着教科书和指南的基本大方向,我们的前进会给猫猫和家长带来更好地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