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人生的选择千差万别,唯有尊重内心的方向,才能在追梦路上步履坚定。90后青年刘金瑞,用13年与鸡相伴的时光,书写了新农人的奋斗篇章——从几十只雏鸡到百万羽规模的养殖版图,从校园里的创业新手到西北地区蛋鸡养殖领域的标杆人物,她以专业为笔、坚持为墨,在乡土大地上绘就了一幅产业振兴的生动图景。
2011年初秋,天祝县旦马乡的山风吹拂着一个姑娘的求学梦。作为家中长女,刘金瑞带着改变家境的期望,走出贫困山区,考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被分到令同龄人羡慕的畜牧兽医专业。初入校园,这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姑娘,在专业课堂里汲取知识的养分,未曾料到,这些禽畜养殖的学问,竟成为她叩开创业大门的钥匙。
凭借专业知识孵化鸡蛋,周末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推销鸡苗,或在学校水渠边的桥头设点售卖,她的“小生意”逐渐有了起色。后来,她又附带销售饲料、兽药和疫苗,一步步打开销路。13年后的一个雨天,刘金瑞推开那扇熟悉的老式铁大门,雨滴落在掌心,往事如潮——圆形窗下那台残缺的天平,墙上泛黄的孵化时间表,角落里锈迹斑斑的孵化器和鸡笼,还有那扇爬满锈痕的蓝色铁门……许多往事在她的脑海中闪现。
看着锈迹斑斑的蓝色铁制房门,她两眼湿润地回忆道:“13年前,我们家的收入并不宽裕,家里面姊妹多,我作为家里的老大,理应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在2012年3月,就在现在这几平米的小房间里,利用我学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孵化鸡蛋,再利用周末时间去销售小鸡苗,一方面增加了我的经济收入,减轻了父母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在学校创办“大学生创业协会”提供了宝贵的社会经历,更为后期创业之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启发。”
这份在校园里萌芽的创业尝试,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专业知识的底气,加上“敢闯敢试”的韧劲,为她后来的腾飞埋下了第一粒种子。
创业之路虽艰辛,但只要坚持,便有希望,有收获。毕业后,刘金瑞没有急于“单飞”,而是先后辗转民勤、河北,在相关企业从基层做起,她全程参与公司运营,将养殖技术、市场开拓、管理流程摸得通透,如同雏鹰打磨翅膀,只为飞得更高更远。如今,这位曾经的“鸡苗推销员”,已掌舵 4家蛋鸡养殖相关企业:蛋鸡存栏140万羽、青年鸡批次72万羽,年出栏288万羽,年营业额5.6亿元。
在蛋库车间里,刚从鸡舍自动输出的鸡蛋正被工人分拣、装盘。刘金瑞看着一盘盘鸡蛋信心满满地说道:“咱们厚威农牧是2023年8月投产的,现在我们的日产鲜鸡蛋58吨,我们的蛋库,每一个托盘鸡蛋都有当天的日期和鸡舍号,包括产蛋的枚数。厚威农牧做到当天的鸡蛋日产日销,鸡蛋是无药残留和无抗的鲜鸡蛋,让鸡早上生鸡蛋,武威人民下午就能吃到鲜鸡蛋。”
这位“90后”美女,用新技术、新模式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产业,以拳拳之心实现心中的乡村振兴梦。如今,她身后是几十个家庭,带动当地103人就业,从外省返乡的90后张建财就是其中一员,加入到她的蛋鸡经营队伍中,共同做大做强蛋鸡养殖产业。他满足地说:“作为一名返乡青年,刘总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还有可观的工资收入。我将借助这个平台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体现自我价值。”
自2020年起,刘金瑞先后“掌舵”河南阳鑫农牧、甘肃众鑫果果、甘肃厚威农牧、甘肃凤瑞饲料4家公司。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士纷纷慕名而来向她取经,她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在自媒体平台上,她用短视频分享养殖技术、企业故事,已积累了上万粉丝。
回顾13年的创业路,刘金瑞说:“经过13年的创业之路,我与蛋鸡结下不解之缘。现在我经营着与蛋鸡相关的四个板块:青年鸡育雏、蛋鸡养殖、饲料加工、鸡蛋贸易,今天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各项政策支持和帮助。”谈及未来,她目光坚定,“今后,我将深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屠宰、蛋品深加工方面形成完整产业链,为凉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信念造就奇迹。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刘金瑞这辈子与“鸡”结缘、与鸡相伴的13年,她不仅孵出了千万只雏鸡,更孵出了一个新农人的梦想与担当,更会将这份事业奋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