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宠物医师大会
黄薇 猫科新知专访 黄薇:兽医硕士,高级兽医师;专业特长:猫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犬猫感染性疾病、犬猫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内科门诊主治医师、检验中心医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猫科专科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硕士兼职第二导师;中国兽医协会猫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内科分会、猫科分会成员。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对外培训讲师;中国兽医协会小动物医师大会、北京宠物医师大会、One Health 世界青年兽医师大会、中原兽医师大会讲师。 什么原因让你立志成为一名猫科医生?从事猫科诊疗工作以来有哪些难忘的临床病例或者事件想跟大家分享? 自2015年硕士毕业后,我就一直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工作,从检验中心住院医师做起,后来通过预防和门诊考核,成为一名内科医生。在检验中心的工作,包括仪器判读和人工判读各个方面,以及与各种宠物病原打交道,这些经历让我积累了扎实的临床基础,也为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内科医生,以及目前专攻猫科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能够成为一名猫科专科医生,我是幸运的,这个过程是我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也是被动接受的一个结果。我喜欢猫咪,也喜欢小狗,狗比较活泼开放,喜欢和人互动,但猫更加神秘、高冷而独立的动物,它们的生理、行为与犬截然不同。我最初被猫的‘高冷’气质吸引,但深入接触后发现,猫其实非常敏感,且善于隐藏疾病。这让我意识到,猫科医学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和更专业的诊疗方式,因此我对猫行为与健康产生了独特的兴趣,而且猫与主人之间的情感非常深厚和细腻,当一只‘高冷’的猫在病愈后主动蹭主人的手,这种瞬间让我觉得,猫科医生的价值无可替代。 过去,兽医行业更偏向犬科,但随着养猫人群的快速增长,猫专属医疗的需求日益突出。我希望通过专科化发展,为猫提供更精准、更友好的医疗服务,猫专科是临床需求与行业深化的一部分。目前农大动物医院的猫患者已经越来越多,在医院领导和中国兽医协会的支持和号召下,医院内这一批专业技术够强,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均非常优秀且非常喜欢猫咪的医生及助理,便一起组成了猫科专科,猫专科的发展既是趋势,也是刚需,目前团队的专科医生除我之外有毛双兰医生、张琼医生、杨文娟医生,当然还有一批正在加入的实力派医生,以及庞大的助理团队。我们希望在目前的猫友好医院基础之上将专业、舒缓、关爱做到极致。 在我的诊疗经历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病例是一只16岁的猫咪。它因厌食、呕吐前来就诊。由于年龄较大且患有胰腺炎、甲亢、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它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尽管主人比较繁忙,经常出国出差,但依从性非常好,不仅积极配合治疗,还坚持精心护理。在猫咪18岁时,我们发现其右牙龈出现了一个1cm左右的肿物,肿物本身不大,最开始我们与主人商量,猫咪年纪这么大,又有多种并发症,就先观察,但这个肿物会影响猫进食的感受,让它不舒服。在与麻醉科主任成安慰医生沟通后,我们认为虽然麻醉风险较高,但也是可以手术的。最终,这只高龄猫咪成功接受了手术,并顺利地迈入了19岁,目前病情控制稳定,进食不再受影响,甚至恢复了跑跳等日常复杂的行为动作,这个病例让我深刻体会到医患协作+主人信任参与,是能够超预期成功的。 在临床工作中,良好的医患协作、主人对治疗方案的信任与配合,往往能创造超出预期的治疗效果。即使面对高龄、多系统疾病的复杂病例,只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依然有可能获得令人欣慰的结果。第二个令我难忘的病例是我曾接诊一只因应激导致自发性膀胱炎的猫,它就诊时攻击性极强。当我们增设‘猫专属候诊区’、使用费洛蒙舒缓情绪、培训‘低压力保定’技术后,这只猫再来时,竟能安静接受检查。这两个病例都堪称奇迹:其一证明了医患协作能够让患多种并发症的猫咪生活质量安全提高;其二则表明,猫的医疗体验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环境与人文关怀,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耐心和关爱,即便是敏感胆小的猫咪也可能会对医生放下警惕。 猫科诊疗领域有哪些重要进展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些进展是如何帮助我们做出明确诊断以及改变我们的治疗方法的? 总体而言,我认为猫科诊疗领域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诊疗理念的进步,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及治疗方案进步。 首先是诊疗理念的进步,例如猫友好医疗体系的进步。我的一个同学,曾在看诊时被一只激动地飞起来的猫抓伤了脸(幸好是个男同学,如果是女同学,大概会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当时并没有很成熟的猫友好就诊理念。但现在,以农大动物医院为例,猫诊室有猫低压力就诊的流程,整个医院,随处可见、普遍使用了能缓解猫压力、降低应激反应的费洛蒙产品(如费利威、舒欣宝、信息素类似物等),以及毛巾包裹保定代替传统强制固定,这些举措可让猫咪就诊时的压力水平大幅降低,减少应激反应,这些尤其对心脏病或下尿路疾病患猫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医生对猫营养管理的理念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临床营养干预,取得了持续进步。研究发现,猫的蛋白质需求远高于犬,而老年猫需额外补充牛磺酸和Omega-3。现在通过定制化饮食(如肾病猫的低磷高蛋白粮),我们能看到更多患猫维持良好肌肉状态。疫情期间开发的线上问诊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 宠主端-医院信息-医疗客服),结合家用设备(如智能猫砂盆监测排尿量),让慢性病管理更便捷。 第二个是猫科诊断技术的进步,包括实验室检测和影像诊断的进步。快速检测技术逐步普及,如检测猫胰腺炎猫胰脂肪酶免疫反应性(feline Pancreatic Lipase Immunoreactivity,fPL)、猫心脏疾病的检查的b型利钠肽(NT-proBNP,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fBNP)、猫白血病和艾滋病检查的二合一检测(FeLV/FIV),现升级为三合一检测,同等量的样本和价格,不仅能同时检查FeLV/FIV,还能检测心丝虫抗原,像方便面,加量不加价(笑)等,同时,对于胰腺炎检测,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开发了DGGR检测的方法等。DGGR检测与FPL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检测更便宜,胰腺炎患病猫复诊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样能降低猫主人的看病成本。还有一个需要强调的是,分子诊断技术不断提高,除了目前使用的PCR/RT-PCR外,宏基因组学诊断技术等新技术未来也将在猫科动物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沈建忠院士的带领下,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学系汪洋教授团队和临床兽医学系夏兆飞教授团队与农大动物医院联合研发宏基因组检测方法,在初步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从临床病例中确诊了猫分枝杆菌和猫白血病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少见或者诊断难度大的疾病。这是国际上都鲜有报道的病例。当然,病原学方面的巨大进步还包括伴侣动物细菌耐药方面的进步,感兴趣的医生和动物主人可以参考该中国宠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网站:http://carpet.cau.edu.cn/home,了解更多。而CT,MR I的普及,让我们在检查时能够尽量做到能不开腹就不开、能不麻醉就不麻醉,为猫咪减少了很多痛苦,也为主人减轻了很多担忧及诊断成本。 诊断方法再优越,没有好的药物也不行,治疗方法的革命性改变也是猫科诊疗领域非常关键的进展。我深有感触的是猫传染性腹膜炎从以前诊断出来即宣判死刑,到出现特效药GS-441针剂,再到现在也有效果较好的口服441药片的进步,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革新;猫糖尿病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从传统的胰岛素注射治疗升级为胰岛素治疗和非胰岛素治疗并行的治疗方法。勃林殷格翰公司开发的每天一次的口服药物维拉格列净内服液已经在欧美、和日本等多个国家上市,目前正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等国内著名的5家动物医院开展3期临床试验,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疼痛管理方面,猫的疼痛评估曾是一大难题,现在通过Feline Grimace Scale(猫疼痛表情量表)和新型镇痛药,我们能更精准地控制术后或关节炎疼痛,减少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的胃肠道副作用。 整体来看,猫科专科医学在理念上、诊断方面以及治疗和管理等各环节都实现了显著提升。 总体来看,猫科医学落后于犬科医学,但是这种情况也在逐步改变。从您的角度看,猫科诊疗的未来前景如何? 在过去的 8 至 10 年间,宠物医疗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犬类诊疗凭借起步早、研究广的优势,率先驶入发展快车道;与之相比,猫科诊疗近年来也正以惊人的速度迎头赶上。因为猫与犬在生理结构、行为习性、疾病特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最近几年宠物医师们一直在强调一个观念即“猫不是小型犬”。 随着养猫群体不断壮大,猫咪主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不再满足于基础的疾病治疗,更期待获得专业、细致且人性化的服务。想要赢得宠主的信任,让他们在就医过程中感到安心与舒适,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付出大量时间与耐心进行沟通。因为在宠物诊疗领域,医患之间的情感纽带尤为重要,它不仅建立在精湛的医术之上,更要以真诚的态度为根基。这就要求整个医疗团队,从医生到助理,都要紧密配合、协同合作,共同为猫科医疗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一位宠主的反馈,这位宠物主人是给人看病的医生,她将在农大动物医院的就医经历比喻为走进 “童话镇”,对医生和助理温柔耐心的服务赞不绝口。这份评价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甚至可以说是我工作这么多年来听到过最温暖和最特别的评价! 展望猫科诊疗的未来,我仅作为众多猫科医生中的一员,有幸能参与其中,已经非常感激了,也不敢按目前的认知预见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但相信其发展会达到并超越我目前的一些愿望: 1.将猫咪行为医学与医疗进行深度融合。猫咪生性敏感,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应激又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落地"应激是万病之源"理念,诊疗流程中整合猫面部表情识别软件(评估疼痛/焦虑等级),帮助猫咪缓解压力、减少应激,将成为提升猫科诊疗水平的关键一环。 2.完善转诊机制,建立全球猫专科联盟。我们可以逐步构建起多层次的转诊网络,从医院内部的科室转诊,到区域内的医院协作,再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让疑难病症的猫咪能够得到最优质的诊疗服务。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宠物诊疗水平正在飞速提升,一位曾在美国为宠物就医的宠主,回国后选择在农大动物医院继续治疗,他坦言国内的诊疗水平并不逊色于国外,这无疑是对国内猫科诊疗发展的有力肯定。而且最近我接诊到一位特殊的患者,宠物主人在美国,拜托朋友来挂我的号,因为她那边的兽医度假了,而她家猫因为大便末端带血已经在那个医院看了好几个月,她对这个疾病还没有一点了解,做了很多检查包括全套的PCR,以及大便移植(俗称大便丸),与我线上面诊1次,我给了一些建议,1周后她选择再次挂我的号,已经有很大的恢复,我的号25元一次,她的检查光一次PCR检查即350美金。这再次增强了国内医生的信心。 3.精准诊断技术的普及化,猫诊所标配便携式快速诊断仪,少量采血即能实现大的诊断效果,AI算法分析X光片(如鉴别哮喘与肺炎)、CT 等。 在科技的推动下,猫科诊疗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药物研发日新月异,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慢性病智能化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让宠物主人能够更科学地照顾患病猫咪;精准诊断技术、AI 辅助识别诊断等前沿科技的应用,也将大幅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预见,猫科诊疗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