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省兽医协会
倪伟
工作单位:新泰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职称:高级兽医师 兽医行业工作时间(累计) 14 年 该同志自2011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在畜牧兽医一线。2021年9月从事人畜共患病防控、疫病流调监测、疫情报告及疫病净化知识培训等工作。 一、加强流调监测 每年制定新泰市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及布病、炭疽等重点人畜共患病开展专项流调,及时掌握疫病发展和流行规律,科学评估疫病发生风险,有效预防疫病发生。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兽医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出版《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二、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 2023年1月新泰市被确定为山东省级布病免疫试点县,该同志牵头负责试点县创建相关工作,深入推进布病免疫试点县创建,共筑公共健康安全防线。一是精准摸排,筑牢防控根基。创新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市20个乡镇街道细致划分为8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防疫员,每名防疫员包保约10个村,并建立布病防控微信群,确保网格内牛羊养殖人员及包保村书记全部入群,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高效沟通。通过全面摸排,清晰掌握全市牛羊养殖情况。精准开展流调检测工作。2023年3-5月,发放布病专项调查问卷表,并对206个牛羊场点、5702份样品进行抽测,确诊阳性牛羊10头只,及时开展扑杀、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断传染源。二是分类施策,提升防控效能。为实现精准防控,实施“红黄绿”布病差异化防控策略。对 2018 - 2022 年 245 名布病感染病例的追溯摸排,按照人间布病感染人数,将全市乡镇街道划分为“红黄绿”三类。“红色”乡镇由市畜牧兽医中心“一把手”包保,实行最严格防控;“黄色”乡镇由市畜牧兽医中心分工领导包保,实行严格防控;“绿色”乡镇由市疫控中心副主任包保,实行常规防控。同时,加重“红色”乡镇采样检测比例,“红黄绿”乡镇采样检测比例为 4:3:1。在布病免疫工作中,同样分类施策。全市奶牛及散养户中配种的种牛羊实施非免疫净化,已建成省级布病免疫净化场2个;规模养殖场实施自购自免“先打后补”;专业户、散养户由防疫小分队分网格、逐村免疫,实现兜底免疫。此外,高度重视防疫员培训,每年3月、9月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并进行理论与实操考核,2023年组织培训8期720余人次,2024年培训6期500余人次,有效提升防疫员专业水平。三是强化监测,保障防控质量。明确县乡二级联动监测职责。各乡镇(街道)按照“谁采样、谁检测、谁负责”原则开展工作,县级对规模场、人间病例发生村重点监测,并随机抽检其他乡镇。为提高防疫员检测水平,2023年4月、10月对85名村级防疫员开展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专项培训。同时,对人间布病感染病例养殖牛羊加强追溯摸排,开展流调、检测、紧急免疫、消毒、宣传一系列措施,2023年以来共检测29户385份样品,确诊阳性牛羊47头只,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确保疫情不扩散。四是广泛宣传,营造防控氛围。创新宣传,因人施策加大宣传力度。针对牛羊养殖从业人员,发放《新泰市省级布病免疫试点县告知承诺书》1 万余份,实现告知承诺书签订全覆盖,并发放宣传明白纸 1 万余张;针对牛羊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相关餐饮从业人员,联合市场监管局张贴布病防控挂图;针对普通人群,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集市、进校园”的“四进”活动,张贴横幅、播放广播、设置手机彩铃,营造群防群控氛围。试点以来,组织开展“四进”宣传活动650余次,张贴挂图、横幅5200余张,发放宣传材料3万余份。此外,实施“咩咩行动”,2024年举办布病防控培训60余次,培训1200余人次,发放干预包300余个;2025年计继续推进“咩咩行动”。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报道,2023年以来在各类报纸、新媒体发表宣传报道近50篇,扩大防控工作影响力。 2024年新泰市人间布病报告病例(43例)比2023年(61例)下降 29.50%,比2022年(92例)下降53.26%,取得了较好成效。撰写的《新泰市:全链条防控全方位监管无缝隙推进布病免疫试点建设》、《狠抓三精准落实五到位山东省新泰市系统推进布鲁氏菌病免疫试点创建筑牢公共健康安全防线》分别在省畜牧局工作情况交流第9期、中国疫控主办的动物疫病防控及卫生监督工作简报(人畜共患病专刊)第7期刊发,新泰市布病防控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牵头完成的《全链条防控全方位监管推进布病防控》获得2024年度山东省农林水牧气象系统“乡村振兴杯”工作创新一等奖。 2021年以来加强对种畜禽场、规模场及奶牛场技术人员疫病净化知识培训,积极总结布病净化经验及模式,代表泰安参加全省第一届、第二届动物疫病净化竞赛汇报,连续两年获得三等奖。参加全省第四届“技能兴鲁”化验员技能竞赛获得贰等奖。参与完成的智慧化技术在布鲁氏菌病和牛结核病防控中的研究与应用获得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单项类优选计划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