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西部小动物临床兽医师大会
上周我们分析了蟾蜍在人类艺术界中的地位以及在异宠界走红的原因,今天我们就好好讲一讲蟾蜍应该怎么养。要知道,虽然早在上个世纪中后期我国民间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养殖中华蟾蜍了,这几十年的饲养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完善,但在大型场地中养殖跟当宠物养在家里是完全不同的。
蟾蜍的大规模养殖,其实是圈起一片野地,在这片区域内进行“散养”,本质上是人为监控和干涉下的半野生式饲养,蟾蜍还是生活在野外环境中的。而如果是像仓鼠、鹦鹉、宠物蛇这样养在家里,就没办法完全还原野生环境,也无法大规模养殖,繁殖也很困难,最好还是精选一只或少数几只进行圈养。
蟾蜍虽然是两栖动物,但比起大部分蛙类,蟾蜍更适应干旱的陆地生活,耐旱也是蟾蜍的一大特性。所以饲养蟾蜍千万不能像养树蛙那样布置成雨林环境,高湿度的环境很容易让蟾蜍生病,特别是成年的蟾蜍,环境过湿会导致蟾蜍因不适而频繁蜕皮,也容易造成紧张和应激。 最科学的环境布置方法是“干湿分离”,在蟾蜍的主要活动区域布置成干燥的地面,另外摆放一个足够大的水盆方便蟾蜍泡澡、排泄。干燥区域的垫材可以选择树皮、宠物尿垫、赤玉土、网状防滑地垫等,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直接选择品牌的“森林地表”垫材进行铺设并尽量压实。水盆里的水不宜过深,水盆的边缘也不应太高,避免蟾蜍溺水、无法自由进出。 在食物方面,蟾蜍的主食是各种节肢动物,野生的蟾蜍会在光源附近守株待兔等待趋光性昆虫,所以蟾蜍养殖场内很多都设置了灯诱设备来吸引野生昆虫供蟾蜍捕食。养在家里的蟾蜍通常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所以只能依靠饲养者提供食物。 关于食物的选择,市面上的异宠饲料虫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蟋蟀、面包虫、大麦虫、樱桃蟑螂、杜比亚蟑螂、黑水虻、大蜡螟幼虫(玉米虫)、天牛幼虫(麻根虫、柴虫)等。这些饲料虫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钙磷比各不相同,饲养者最好能混合多种昆虫进行饲喂,以维持各项营养平衡。 虽然从道理上来讲人工饲养条件优渥、吃喝不愁,比在野外饥一顿饱一顿的强多了,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这么乐观,人工饲养下的蟾蜍往往会因为食物来源单一或食物本身的营养不丰富而导致营养素缺乏,进而引发一些其他疾病。 所以饲养者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因为饲料虫只是饲料就不认真对待,要知道饲料虫养得好才能为你的宠物提供更丰富的营养,所以在养饲料虫时要特别为它们提供各种营养食物。 为蟾蜍准备的水源一定要洁净,就像养鱼养龟一样,不要直接供给未除氯的自来水,应该用爆氧、静置几天后的自来水或直接使用可饮用的纯净水。大部分蟾蜍会在水中排泄,粪便很容易在水中散开成深色的渣渣,所以饲养者每隔1-2天就要换水,并做好清理工作,如果蟾蜍在干燥垫材上排泄,也要及时捡走,避免污染环境。 蟾蜍跟角蛙不同,它们对生活环境是非常有探索欲望的,所以为蟾蜍准备的饲养箱一定要足够大(长60cm以上),还要具备优良通风性,侧面要有通气孔,顶盖最好是网状的,这样才能为蟾蜍提供足够的通风。虽然蟾蜍是夜行动物,但野生蟾蜍很多都会在夕阳未落时从躲避处出来晒晒阳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所以饲养蟾蜍的箱舍不宜放在完全黑暗避光的环境中,能晒到夕阳最好,如果不能的话则可以通过UVB灯来每天进行短时间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