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正爱宠学苑
一、引言 嗜酸性肉芽肿是猫常见的皮肤炎性疾病,常见发病部位包括皮肤,皮肤黏膜交界处和口腔,通常与潜在的过敏病相关,经常由跳蚤过敏症引起,也可能是食欲过敏或者特异性皮炎所导致,肉芽肿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集合起来统称为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复合征,其中主要呈现方式为①嗜酸性斑块②嗜酸性肉芽肿(线性肉芽肿)③无痛性溃疡。该病例主要对无痛性溃疡使用泼尼松龙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病例基本信息与病史 2.1病史 家养布偶猫,1岁1个月,雄性未去势。多猫家庭,免疫完全,不定期驱虫,室内生活。该病例于俩月钱来院就诊,主诉信息为俩周前开始,下前颚部位开始肿胀溃烂,最近俩天肿胀严重,精神状态良好,吃喝正常,无瘙痒疼痛表现。 2.2临床检查 患猫体重5kg,BCS:6/9,MCS:正常,CRT:<2s,口腔病灶部位中心凹陷有黄色坏死组织,体表淋巴结触诊未见明显异常,口腔视诊其余地方未见明显异常。 三、诊断结果 3.1实验室检查 根据临床检查,为患猫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细胞学压片。结果分别见图1-2。 图1.血常规检查结果(10.2) 细胞学镜下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球菌,酵母菌过度增殖。 图2.细胞压片结果(10.2) 3.2影像学检查 DR可见肿物部位呈软组织密度,肿物附近骨骼未见明显异常。 3.3诊断 综合上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DR影像结果,该病例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复合征无痛性溃疡。 四、治疗方案及预后 4.1治疗方案 第一周泼尼松龙2mg/kg/12q,第二周泼尼松龙1mg/kg/12q,后期计量递减至1mg/kg/24q,持续到痊愈。克维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0.2-0.4ml/kg,bid,po,单一饮食-低过敏性处方粮,定期驱虫莫爱佳一月一次,控制潜在因素。 4.2回访 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回访病例,告知溃疡处恢复良好,在逐步愈合,治疗16天来院就诊,溃疡处恢复良好。 五、讨论及小结 5.1嗜酸性肉芽肿临床特征 猫嗜酸性肉芽肿的症状复杂,在中年猫的唇部或者口腔粘膜处常可见无痛性溃疡。在大腿内侧及腹部的皮肤常发生嗜酸性斑块。在幼龄猫后腿背侧常发生嗜酸性肉芽肿,也可发生在舌,颚和口腔黏膜处。猫口腔嗜酸性肉芽肿可能还会并发皮肤损伤。 5.2临床检查及实验室诊断 病变的鉴别诊断包括感染性(细菌,真菌,病毒)溃疡,创伤和肿瘤(鳞状细胞癌,肥大细胞瘤,淋巴瘤),细胞学分析可见,出现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但是不能确定感染是原发性感染还是细菌或者真菌继发性感染,少量病例会导致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本病例中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结合细胞学检查,基本符合猫嗜酸性肉芽肿无痛性溃疡的临床病理异常。 5.3针对猫嗜酸性肉芽肿继发感染的特殊优势 双重作用:抗感染+免疫调节细菌感染是诱发或加重嗜酸性肉芽肿的关键因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混悬液 通过清除细菌感染源,直接减轻炎症反应。同时,抗生素(尤其β-内酰胺类)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如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间接缓解过度免疫反应,契合该病的免疫学机制。 口腔/皮肤渗透性优异 嗜酸性肉芽肿常见于口腔黏膜和皮肤。 阿莫西林在口腔组织、皮肤及软组织中渗透性强,能有效到达病灶; 克拉维酸增强其在感染局部的稳定性,确保疗效。 5.4剂型与安全性适配猫科需求 混悬液剂型的临床便利性 适口性好:猫对药片接受度低,混悬液可混合食物喂服,提升依从性。 精准剂量调整:混悬液便于按体重(如25mg/kg)灵活调整剂量,避免过量风险。 安全性高,副作用可控 试验表明,克维舒在5倍推荐剂量下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3。其肾毒性低于氨基糖苷类,肝毒性低于四环素类,更适合长期使用(如嗜酸性肉芽肿需数周治疗)。 5.5预后 该病治疗需要综合性管理,寻找并排除潜在病因,如体外寄生虫,食物等,存在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应同时加以管理,糖皮质激素和克维舒混悬液为关键治疗用药,由于存在潜在的副作用,长期用药该监测临床症状及血液指标,总体而言在能排除过敏原的病例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可能需要长期进行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剂治疗。该病例在确诊后坚持用药,预后良好,完全恢复后,主人想在家多观察,目前未见复发。 六、参考文献 [1] 夏兆飞,陈艳云,王姜维主译,小动物内科学(第五版)[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11 [2] 林德贵,张迪,施尧主译,小动物皮肤病学(第七版)[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 [3] 刘欣主译,犬猫皮肤细胞学[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