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宠物医师大会
皮肤新知专访 刘欣
兽医博士,高级兽医师;北京美联众合动物医院转诊中心皮肤科一级主任医师;新瑞鹏动物医疗集团皮肤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皮肤(小动物)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皮肤新知专访 故事 近期,小动物皮肤病诊疗领域有哪些重要技术进展让您印象深刻?这些进展是如何帮助我们的? 首先,是一些国产可视耳镜的应用。与传统耳镜相比,它的镜身更细,连灯头也很纤细,而且采用冷光源,不会发生热刺激。最关键的是它能将耳道内部的实时影像清晰呈现在屏幕上 ,不仅医生能精准观察病灶细节,主人也能直观看到耳道内的真实状况。检查视频还可留存为影像记录,便于动态追踪治疗后耳道的恢复变化,这种可视化的诊疗过程让主人对病情有了明确认知,从而更主动地配合治疗。这套设备价格优势明显,普通的两三千元左右就能买到,不像原来的内窥镜设备价格昂贵,便宜的也要几万块,大家都能负担的起,成本也能很快收回来,真正实现了医患双方的共赢。 另外,对我来说,影像的留存还能帮我把原来无法展示的耳病病例,通过视频清晰地展示出来,帮助更多同行提高治疗耳病的技术。在今年的北京宠物医师大会上我就在课堂上用到了这些留存的影像。 第二个想要谈到的设备是蓝光灯。这种蓝光灯通过将光转化凝胶涂在病变处,能起到抗炎、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也可以用于外科手术中一些不易愈合的伤口。它的应用场景广泛,尤其在趾间炎、趾间疖病等病症的治疗中经常使用。很多国际文献也都证实了它对于指尖疖病等局部皮肤的深浅病灶,无论是感染性还是炎症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 对于我们皮肤科而言,许多局部较深的病灶都可通过这种无痛光疗进行治疗,照射几分钟即可完成治疗,操作非常方便。目前这已经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了。我对它的效果也有把握,所以使用它的频率很高。 在您的临床工作中,遇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皮肤病病例? 近些年让我印象深刻或者可以说是困扰我的是公共平台上错误养宠知识的泛滥传播,对无数养宠人造成的误导。大量为博取流量随意传播错误内容的人用惊悚吸睛的标题误导养宠人传播错误甚至与专业诊疗知识完全相悖的理论。 比如我一再强调的错误观念之一是 “宠物洗澡必须吹干,否则会得皮肤病或加重原有皮肤病”。对皮肤科而言,使用含特定药物成分的浴液给宠物洗澡,是皮肤问题的重要治疗手段,它需要通过经常洗澡来进行治疗,主人常常一听到这个建议就说做不到,洗完吹干太麻烦了。其实洗完并不用吹干,不吹干即不会影响效果也不会加重病情,我的诊病时间很多都用在了做宠主教育上,但很多主人仍然难以接受,或者充耳不闻。我需要反复解释,改变他们的固有认知,费时费力沟通异常艰难。 还有一个痛点也是因错误观念传播导致的。犬猫的耳炎、外耳炎是非常高发的,它们的表现为耳道分泌物的增多,但很多人看到分泌物增多就认为是耳螨,二三十年前耳螨的发病率确实很高,但现在绝大部分都不是耳螨,我甚至已经很久都没在临床上看到过耳螨了。 面对这些错误观念,我时常感到自己的声音太微弱了。如果能通过公共平台把宠主教育做好,让宠主接受正确的生活常识,而不是被错误信息牵着走,不用在误解中耗费精力与宠物的健康成本,就能让更多宠物在科学养护下减少痛苦,让养宠之路避免很多弯路。 从您的角度来看,未来小动物皮肤病诊疗技术将会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 在药物研发领域,一方面是大分子药物,以单克隆抗体为代表,比如有针对皮肤瘙痒因子的犬用单抗及止疼的单抗应用,未来还可能扩展到肿瘤治疗等领域。另一方面是小分子药物,如 AK 酶抑制剂,相较于单抗的 “点对点” 作用,这类酶抑制剂可抑制一大类细胞因子,应用场景更广泛。现在开发的药物大都是在细胞因子层面上的。 在设备应用方面,我比较看好的有刚才提到的光疗,还有冷大气等离子体或叫低温等离子体(简称冷等)设备。冷等设备我才拿到手不久,还没有太多临床经验,但国外已有很多文献证实其在皮肤瘙痒、炎症、感染等问题上的效果,并且它的操作门槛较低。随着技术成熟和临床场景的进一步探索,明确各类皮肤病的最优使用方案后,有望像可视耳镜一样实现广泛应用,成为皮肤专科实用的理疗设备。 文章来源:《宠物医师》杂志2025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