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宠物医疗协会
近日,长沙将中华田园犬移出《危险犬只目录》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中华田园犬禁养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这一中华传统犬种的命运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心。事实上,近年来多地已陆续将中华田园犬移出限养目录。深圳早在2019年12月就已将中华田园犬从禁养犬名单中移除,允许其办理养犬登记证持证饲养。如今五年过去,中华田园犬在深圳的境遇究竟如何?在饲养过程中又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深圳晶报记者邀请到深圳市宠物医疗协会喻信益会长,为大家特别报道《教养得当,“土狗”也能当明星》 理念革新,为本土犬打开城市之门 中华田园犬对人的攻击性远低于烈性犬种,强行禁养反而会造成管理真空,导致流浪问题加剧。深圳市宠物医疗协会会长喻信益回忆道:“深圳在2019年率先实践以行为管理代替品种歧视的科学路径,这一理念的革新成为关键突破口。”深圳在2019年率先实践以行为管理代替品种歧视的科学路径,这一理念的革新成为关键突破口。“我们最终认清,犬只的危害性取决于教养而非血统。正是基于这一认知,深圳通过电子犬证、疫苗管理等精细化措施,为中华田园犬在城市中赢得了合法地位。 五年蜕变,中华田园犬成城市新宠 五年间,中华田园犬在深圳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喻信益介绍宠物医院的登记簿上,中华田园犬的疫苗接种记录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在社交平台上,“我家大黄”的日常分享更是刷屏不断,甚至还出现了“领养田园犬要排队”的暖心现象。曾经被贴上“土气难驯”标签的中华田园犬,如今凭借其忠诚与聪慧,成为了城市包容气质的生动注脚。 深远意义,重新审视本土物种价值 在喻会长眼中,将中华田园犬移出限养名录的意义远超表面。“中华田园犬承载着深厚的农耕文明记忆,当它们重获合法身份,我们也在重新审视本土物种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推动了“责任养宠”理念的深入人心。牵绳遛狗、清理粪便、幼犬社会化训练等细节,成为养犬人的必修课,也让城市人犬关系愈发和谐。 养宠小贴士,喻信益会长专业建议 疫苗驱虫要按时,适龄绝育利健康:幼犬需按流程接种狂犬疫苗、八联等核心疫苗,成年后定期加强免疫;同时定期做体内外驱虫,避免寄生虫感染。建议适龄绝育,可减少生殖系统疾病风险,也能让犬只性格更稳定;每年定期带犬只做基础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问题。 幼犬社会化是关键,多接触人群与环境:从小训练“过来”“不扑人”等指令,尤其要培养“牵绳随行”的习惯,避免外出时失控。幼犬时期多让其接触其他犬只、不同人群及各种环境(如街道、电梯等),减少应激反应和攻击性,使其更适应城市生活。 合规养犬记心间,犬证牵绳不能少:按当地要求办理犬证、植入芯片(如深圳的电子犬证),遛狗时牵好绳子(长度通常不超过2米),及时清理粪便,不在禁犬区域活动。 “即便有幼儿的家庭,只要选对性格稳定的个体并正确引导,这些‘土生土长’的伙伴常展现出惊人耐心,成为孩子的守护者。”喻信益说道。 从街头流浪到家中萌宠,从争议不断到成为城市包容的象征,中华田园犬的五年蜕变,正是深圳用科学管理书写的温暖答卷。而这份答卷的背后,不仅有许多像喻信益会长这样的先行者,用专业与远见,为生命与城市搭建起和谐共生的桥梁。 今后协会将积极整合行业资源,推动宠物医疗规范化建设,开展公益救助行动,为流浪动物提供医疗保障,助力它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成为了连接宠物、养宠人、城市管理部门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为深圳宠物管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